本报讯(记者何英杰 通讯员赵碧郁)12月8日,灵宝市川口乡三圣村的温室草莓大棚中一片绿意葱茏,草莓苗长势喜人。现在正值疏果关键期,村民在棚内忙碌的同时,对即将到来的丰收充满期待。
大棚作物生长不受季节限制,四季皆可“生金”。今年以来,川口乡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广泛运用大棚种植技术,走出了一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近年来,川口乡精心谋划、分步发展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种植产业。据了解,三圣村目前共有草莓大棚20余座,实际种植面积达35亩,栽有章姬、粉玉、妙香等多个品种,年产值近200万元。同时,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按照 “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参与育苗、采摘、分拣、除虫等工作中,让群众既有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又有务工收入,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而在川口乡赵家沟村,冬季时令蔬菜大棚也是村民实现增产增收的“致富棚”。大棚内温度适宜,辣椒、西红柿等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蔬菜长势旺盛,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以往的“冬闲”正被“冬忙”替代,蔬菜大棚的良好收益,同样让村子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兴产业,带就业,促增收。川口乡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带动引导、技术服务、畅通销路等方式,不断推动“大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