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白叶楠)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把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做精做优“土特产”文章,不断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
稳定基地规模。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46.6万亩,产量14.8亿斤,创历史最高,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28万亩。全市林果面积达40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20万亩,产量213万吨,面积、产量稳居全省第一位;食用菌栽培4.9亿袋,鲜品产量47万吨,规模和产量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卢氏县是全国香菇生产第二大县;蔬菜播种面积48万亩,产量140万吨。
提升产品品质。近年来,我市共修订颁布了市级以上生产标准12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5项,推动了特色农产品有标可依、按标生产。
加强基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我市大力推动农产品基地生产标准化。全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覆盖区标准化生产达90%以上,成功创建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灵宝苹果”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培育知名品牌。我市积极引导种植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14个,名特优新农产品2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2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总数达157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总数达47个,“灵宝苹果”品牌价值超2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