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近年来,湖滨区始终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一老一小一困”群体,推出一系列工作举措,让群众真正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温暖。
聚焦“老有所养”,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该区现有养老服务设施90处,其中城镇养老服务设施61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29处,全区养老服务设施达到全覆盖,“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形式,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专业照护、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养老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老年人10万余人次;聚焦老年群体多元化用餐需求,不断探索多样化助餐服务,建立27处老年助餐服务场所,累计服务老年人16万余人次。
聚焦“幼有所护”,保障困难儿童多元需求。落实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儿童医疗、教育等方面保障政策落实,为困难儿童累计发放补助金51.1万元、助学金4.2万元,最大限度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积极发挥“三级民政关爱救助网络”作用,构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位一体”新时代保护体系,建立10个乡(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10名儿童督导员和94名村(社区)级儿童主任,为未成年人提供临时照料、心理疏导、个案帮扶等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切实维护困难儿童合法权益。
聚焦“困有所扶”,兜底兜牢基本民生保障。扎实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实现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目前,已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资金2836万元;定期与有关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提高救助的精准性,目前,已救助临时困难群众469人次,发放资金247.9万元,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45万元;同时,积极探索救助新模式,构建“三层五类”的救助体系,持续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推动社会救助由“兜底线”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