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一到,不少阳气不足者总会被夜间腿脚冰凉所困扰。即便穿着棉鞋,甚至捂出汗,小腿和脚依然暖不热,这是由于冬季自然界阳热之气不足,夜间阴寒之气更盛,加之自身体质阳虚,小腿和足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等多种因素叠加所致。除了日常保暖外,艾灸以下几个穴位,能有效温阳补肾、散寒通络,让腿脚快速暖和起来。
关元穴
位于肚脐下方三寸处,约为本人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属任脉穴位,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功效,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冬季养生的重要穴位。
伏兔穴
髌骨上极六寸处,简便取穴法为:将手掌自然放于大腿前方,中指尖抵住髌骨上缘,此时手腕处腕横纹对应的位置就是伏兔穴。它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可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温经止痛。
绝骨穴(悬钟穴)
在外踝尖上三寸,是足少阳胆经穴位,也是八脉交会穴之髓,有行气补血、舒筋活络、益髓壮骨等作用,是治疗骨髓病的关键穴位。
涌泉穴
在足前掌,处于前1/3和后2/3交界处的凹陷中,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能活跃肾气,固本培元。
艾灸操作方法
最简单的是使用随身灸,睡前在盒内点燃艾条并恰当固定,每次艾灸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次日上午10点左右再进行一次艾灸,以温通阳气。若条件允许,采用艾条灸、隔物灸或艾箱灸,效果更佳。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 李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