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彦君)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以持续推进旅游公路建设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旅游公路提质升级,通过新(改)建绿道、游客驿站、观景台等路域环境的小节点,不断完善公路休闲旅游功能,丰富交旅融合发展内涵,努力打造“快进慢游”型交旅融合体系。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文创融合、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市交通运输局聚焦黄河古都一号、生态伏牛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全年新(改)建旅游公路210公里。这些公路如一条条美丽的纽带,将三门峡大坝、仰韶文化博物馆、庙底沟博物馆、虢国博物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函谷关景区等40余个风景名胜区以及沿线众多传统村落串联起来,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游路线,也为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旅游公路品牌体系提供积极服务和有力支撑。
在公路服务功能拓展方面,市交通运输局按照“突出公路属性、体现文化氛围、打造景观亮点”总体思路,统筹“交通+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大力实施节点景观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增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旅游绿道6处,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心的出行体验。这些绿道的建设,提高了公路服务水平,同时推动交旅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
此外,市交通运输局还紧紧围绕全域旅游、郊区短线、本地游、周边游、特色游以及自驾游等新出游方式,对公路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在多个景区周边建成公路驿站12个、观景平台17处,规范设立旅游标志标识、导览标牌等,为过往市民游客提供放松心情、休闲嬉戏的好去处。这些公路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营造出“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美丽意境。
如今,一条条集绿色生态、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美公路正在我市逐步建成。这些公路提升了城市形象,推动了全域旅游加速发展,描绘出一幅“一路通百业兴”的交旅融合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