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公岛上发思古之幽情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周公岛上石碑 资料图

    班固《西都赋》曰: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已皇道,弘我以汉京。而在三门峡,发思古之幽情,最合适的莫过于游周公岛。

    秋去冬来,斜阳夕照,从三门峡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沿徽伯街路北行,跨仰韶大道,即踏上周公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金黄,那便是我市最近被热烈讨论的网红打卡地银杏林。

    沿林间小道西行,不过百步即到了水天阁,这是我市摄影家们的又一处“圣地”。登阁北眺,天鹅湖辽阔而深邃,湖面澄净如洗,远山、白云倒映湖中。天鹅起飞或降落是摄影家们最喜爱抓拍的,那种轻盈、优雅与自由,直击人心,令人心动。据说,天鹅自由灵动的滑翔是至今空气动力学的专家都无法达到的境地。

    移步换景,登上霞鹜亭极目远眺,海天一色,苍茫辽阔,“天鹅号”游轮一声长笛,划破湖面,九曲黄河,两岸芳草萋萋,中条山若隐若现。

    目光停在浩吉铁路三门峡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黄河公铁两用大桥是浩吉铁路途经我市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创造了世界顶推长度(1142.5米)、顶推重量(4.3万吨)、设计荷载最重的连续钢桁桥三项世界纪录。其间穿越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穿越黄河中游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且紧邻三门峡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大天鹅冬季越冬栖息地。

    如今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已成为我市又一网红打卡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大桥建设与天鹅保护背后的故事。

    黄河公铁大桥连接山西、河南两省的黄河南北两岸,全长5663.75米,桥面宽42米,最大墩高75米,水下桩基428根。大桥主体共使用钢桁4.3万吨,其中超高强度螺栓135万套。建设期间,有领导上桥视察看到每一颗螺丝上都有初拧、终拧、检查者的姓名和扳手编号感到不可思议,施工负责人解释道:我们的质量追溯系统,大到整个桥墩,小到一个螺丝帽的松紧度,都永久记录,终生可追责。在场同志闻之一片肃然。

    为了保证大桥通车后,不给大天鹅造成袭扰,我市出资聘请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鸟类学专家丁平教授,在我市驻扎两个多月,其间,丁平带领专家组反复观察研究大天鹅的生活习性、生活规律、觅食习惯,最后出具数十万字的可研报告,提出了桥面部分使用声光屏障,轨道部分加装减震降噪垫,桥上灯光使用冷光源等多项措施。如今,大桥已开通5年有余,大天鹅有增无减,建设者、施工者、地方政府谈及当时之决策,不禁抚膺长叹、深以为然。

    在三门峡,人们谈起周公耳熟能详和津津乐道的,往往是周召分陕、兄弟共治。而实际上,周公在西周时期的丰功伟绩,实在不是一句话能讲清楚的。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周公一生的功绩在《尚书大传》中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纵观周公一生的贡献,大致可总结为这三个方面。一是开创和建立西周政权。武王九年,周公辅佐武王东征,车载周文王的“神主”,自称“太子发”的名号,昭告各官,在洛阳孟津会盟诸侯,温良恭谦,态度谦和,发乎情而止于礼。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商纣王对内拒谏饰非,醇酒美人,酒池肉林,于是乎,一经交手,商王朝内部便祸起萧墙、分崩离析。纣王发兵抵挡,岂料宫内失火,纣军调转矛头往回冲杀,宫廷守军一败涂地。纣王登上鹿台,自焚而亡。自此商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立周武王为天子。

    周武王灭商两年后去世,成王年幼,周公为西周天下计,替代成王处理朝政。鉴于西周王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即与召公商议分陕而治,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兄弟共商,分陕而治。而立柱为界的分陕石柱,现珍藏于春秋路的三门峡博物馆内。

    分陕而治的西周政权,短时期内难以达到国富民强、边疆安定之局面,周召二公夙兴夜寐,先后有了二次东征、以藩屏周、卜都定鼎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周公的第二政绩应该是教化于民,制礼作乐。据《尚书大传·康诰》称:周公居摄三年,制礼作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将大作,恐天下英物品知也,将小作,恐不能扬父祖功业德泽,然后营洛,以观天下之心。

    周公通过制礼作乐,建立起一整套可操作的礼乐制度,潜移默化,规范行为,教育民众,移风易俗,达到政治安定、民有所思的政治教化。同时,乐礼制度促进社会和谐、心灵净化,通过音乐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此而知,3000年前周公在教化民生、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高度认知和自觉。

    周公的第三大贡献是还政成王,周公摄政六年之后,成王已渐渐长大,周公决定“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纵观中国历史,为争夺皇位,父子反目,兄弟争权的事情不在少数。周公的这种精神和态度在中国文明史上极为罕见。

    周公发自内心地还政成王实在难能可贵。他后又作《无逸》,告诫成王,以殷商灭亡为前车之鉴,要先稼穑之艰难,不纵情于声色。周公是古代政治家之楷模,古代王公之典范,其政治修养、道德规范、人格魅力常人难以企及。周公之治不仅是周朝历史的转折点,更是后世治国理政的重要典范。

    三门峡(古陕州)作为周公治政的重要治所,无疑是西周王朝历史上重要的一笔,因而我市建立周公岛,至于周公岛建的位置是否合适,是不是周公当年的具体施政工作地点,倒不应成为争论的重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明崤函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阅读
   第08版:城建·交通
周公岛上发思古之幽情
2025全国社区春晚三门峡城市春晚启动
戏曲进社区 文化暖人心
悦读伴成长
地坑院里话艺术
“展览热”点亮城市文化生活
走进博物馆 感受文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