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艳,女,中共党员,2013年9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至今,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从教以来,她主要担任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先后获卢氏县最美教师、优秀教师,市级教学标兵、市文明教师等称号,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班集体、雷锋式班级等。
扎根乡村 坚定教育之志
2013年9月,大学毕业的郭巧艳加入了卢氏县特岗教师队伍,到位置偏远的卢氏县双槐树乡双槐树小学任教。坐了两个小时的班车后,她终于翻山越岭到了学校,眼前的一幕:掉渣的水泥地、透风的窗户和一张1.2米宽的小床便是她的单身宿舍,时不时会有老鼠急速跑过……不便利的交通、极差的住宿环境、没有教学经验等种种原因,让她这个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产生了放弃的想法。
然而,当她看到学校的孩子们住着“大通铺”,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床挨着床,鼻子不禁一酸。上班第一天,她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过去的,夜深人静时,还在宿舍偷偷哭了一场。第二天,当她心情沮丧地走进教室时,没想到学生们纷纷围上来紧紧地拥抱着她,黑板上写着稚嫩的粉笔字:“老师,您辛苦了,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那一刻,她再也绷不住了,眼泪刷刷地往外流,这泪水是激动,是感动,更是愧疚!那一刻,她决心留下来,当一名合格的教师,努力让大山里的孩子能够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天地。于是,她开始寻找方法,调整课表,每天都会先听其他老师的课,听完之后再自己上课。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失,建立起自己的错题本,潜下心去研究课程标准,研究试题。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年的期末测试,郭巧艳教的班级数学成绩非常优异,她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这也更加坚定了她扎根乡村教育事业的决心。
勇挑重担 教育路上再成长
2016年9月,从教刚满3年的郭巧艳被委以学校德育主任的“重任”,她内心惶恐,害怕自己没经验干不好。然而,这一次,她选择了迎难而上。这一年,她身兼毕业班数学老师、班主任、德育主任3个岗位,负责学校安全、纪律、卫生、学生资助和女生宿舍管理等多项工作。记不清有多少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她独自一人离开校园,也记不清多少次因为忙不完的工作而偷偷地抹眼泪。2018年9月,她再次勇于挑战,接下了教导主任一职,这一次,她不再担心,不再惶恐,坚信自己可以努力做到更好。为了提高学校教学成绩,她坚持每天随机听课,每周检查教学常规,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教研,每月检查业务学习情况。此外,还要求全体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坚持练字,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所有的坚持和努力换来的是双槐树小学教学成绩的稳步提升,正是这些繁杂的工作赋予了她独当一面的能力,也让她收获了满满的职业幸福感。
为爱奔走 收获“最好老师”称号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开始上网课,班里有个叫云博的学生,网课一开始便消失了踪迹,钉钉群、微信群、电话等无一能联系到他,郭巧艳决定去学生家一探究竟。原来这名学生住在西河村的深山沟里,她和同事驱车走到半路,道路越来越窄,无奈只能下车步行。因为道路不熟,需要边走边问,谁料山里突然下起了雨,山里的气温很低,冰冷的雨水拍打着,凛冽的寒风吹着,就这样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学生家里,那是一个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的地方。每次上课都需要让母亲骑车带他到5公里之外的地方寻找信号。得知这个情况,郭巧艳不禁为孩子的求学艰难而落泪。回到学校,她与校长一起四处奔走,终于在网课开课后的一周内为这名学生家安装了无线网,还每周两次到他家去辅导、讲解、批改作业,为他送去课外读物和学习用品。孩子的母亲感动不已,称遇到她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回首走过的路,有失败的伤心,有辛酸的委屈,有艰辛的努力,更多的是成长的喜悦与收获的骄傲。从教以来,郭巧艳多次被市、县评为优秀教师,并参与主持省、市级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项,还撰写多篇教学论文。2023年,郭巧艳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名单。
“站在三尺讲台上,举手投足都承载着教育的责任,传递着理想的希望,祖国的花朵必须要有悉心的浇灌和辛勤的培育才会光彩绽放,无限灿烂。教育的责任要求我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用爱心打开心灵的窗口,用行动表达对教育的热爱。”郭巧艳说。 (骆焕学 杨紫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