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走进渑池县仁村乡,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村民邻里和谐,安居乐业。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已经成为该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仁村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创建“五星”支部为抓手,以服务群众需求为目标,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整合资源,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夯实领导责任,细化建设方案。制定下发《仁村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全乡14个村全部落实“一约四会”制度,把“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由本村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等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采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规民约,对彩礼高限、宴席标准、参加人数等进行明确要求。同时,加强职业媒婆管理,杜绝媒婆在彩礼中的“推波助澜”作用和收取高额回扣的不良行为。该乡东段村制定的村规民约被评定为“河南省优秀村规民约”。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建设氛围。充分运用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横幅等进行宣传,同时依托微信等平台进行广泛引导宣传,让文明新风入脑入心。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把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等纳入学习内容,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宣传引导工作,发挥“领头雁”作用。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营造,在人流集中区域制作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板面,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创新活动内容,讲好文明故事。在乡、村大力开展道德讲堂,突出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孝老爱亲、敬业守法等主题,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累计开展活动30余场次,发放宣传页8000余份。以“学礼义廉耻、扬文明家风”为主题,把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文明家庭、文明村镇、道德模范等表彰中。红花窝村率先在全乡举行“乡村光荣榜”表彰大会,践行时代新文明,激发群众新活力。
此外,该乡还依托农家书屋、乡村舞台等文化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道德实践活动愉悦群众身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激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韩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