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我市文化学者李久昌教授所著的《崤函古道史》(上下卷)由大象出版社出版,这是首部全面研究崤函古道交通地理、系统呈现崤函区域文明发展史的专著,也是集中揭示中国古代东西部交流互动发展史、从古道重新发现和认识古代中国和区域的专著。
《崤函古道史》全书共150余万字,分上下两卷,共十章。作者充分运用历史文献、考古发现和实地踏勘“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完整地研究了崤函古道水陆交通从起源、成熟、繁荣到转折、衰落的历史过程,全面地研究了崤函古道从自然交通到部族封国交通,再到社会交通,以及从国内交通到国际丝绸之路交通的发展历程,深入研究了三门峡黄河漕运的兴起、演变和衰落的历史变迁轨迹,系统研究了崤函古道水陆交通线路及其支线和延长线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兴废通塞、路线变迁以及原因和规律,在重要章节还附有交通路线图。
该书将崤函古道置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宏观视域和长安、洛阳两大都城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的联系之中予以审视,进一步展开古代人类活动的路线研究与网络研究,揭示了崤函古道作为线性“历史地理枢纽”,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成为肇启中华文明之路、两京襟带之路、军事攻防之路、文化交流互鉴之路、经济往来互通之路的真实历史面貌,揭示了崤函古道交通建设在沿线区域成长和文明发展中的“发动机”和“助推器”的重要作用,对于古道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及塑造中国独特文化与历史也有着重要价值。同时,该书通过对崤函古道交通线路的梳理,将众多文化遗址、文化景观联系起来,构建一条连续的线性文化线路,对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促进“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李久昌现任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兼职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客座教授、蜀道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历史城市地理、古都学及古代交通、文化遗产的研究,出版有《两京与两京之间历史地理研究》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