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超 通讯员张华国)今年以来,渑池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新途径,坚持预防在前、调处直通、基层为本、多方联动,不断建立健全非诉讼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社会法治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民事立案环比下降5.1%,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1%,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1.8%。
坚持预防在前,源头化诉显成效。全面推行“一体化”运行、“一站式”办理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建立涉及民生问题督查机制,及时汇总“12345”、网信办、信访局群众诉求线索,分门别类向有关单位移交转办,确保从源头快速化解。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涉法涉诉矛盾产生。重点围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召集司法行政部门、行业性专业组织、社会组织等有关责任主体,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搭建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实战体系,最大限度调动基层资源,确保风险发现在早、解决在小。渑池县公安局完善伤害类案件办理机制,案件办理周期由原来的45天缩减为15天,信访问题同比下降29%。
坚持调处直通,畅通渠道解民忧。促进乡村两级和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以综治中心为依托,向社会公布各级各类调解组织联系电话。坚持村(社区)每周、乡镇每半月、县每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制度,全面排查各级各部门矛盾纠纷调处情况,有针对地提出工作建议。渑池县综治中心每周统计分析各乡镇、县直单位和行业性调解组织矛盾纠纷排查数据,跟踪督办,有效解决个别地方和部门排查工作不实不细问题,做到排查工作不留死角。
坚持基层为本,夯实根基提效能。将基层一线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强化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做实社区警务室、人民调解室、法律服务室“三室联建”。充实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发展在职党员、楼栋长、物业保安、快递员等加入群防群治队伍,组织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共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渑池县委政法委每月召开工作例会,适时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处理跨县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事项和突发应急事件,形成整体合力。今年以来,渑池县各乡镇共排查矛盾纠纷888起,化解702起,化解率79.1%;各行业部门排查矛盾纠纷5210起,化解3187起,化解率61.1%。
坚持多方联动,凝聚合力共推进。统筹调解资源力量,深入推进警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做实做优诉源治理。推进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老干警调解组织作用,建成一批口碑好、专业性强的个人品牌调解室。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诉讼总量,逐步形成“社会解纷在前、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巩固提升“阳光听证”成果,召开10场阳光听证会,8起信访积案当场停访息诉。探索诉源治理全流程管理模式,分流案件调解成功率提高6.3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