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8月河南省乡村学校“绿色点亮生活,健康护佑生命”(以下简称“绿健”)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以来,灵宝市教育体育局坚持高站位思考、高标准布局、高质量推进,立足地域文化,坚持实践底色,做足“绿”功夫,写好“绿”文章,打造了促进乡村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新载体,开辟了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新渠道,塑造了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新样态,实现了“小切口、大文章、新发展”。
乘势而为,汇聚乡村教育振兴的“绿动能”。灵宝市把实施“绿健”主题实践活动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实践,作为推动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提档升级、激发乡村学校创新活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主动投入打造河南乡村教育品牌的新时代实践,把主题实践活动融合贯穿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劳动教育、“五育”并举、课后服务、科学教育、研学旅行等教育试点和实验区工作中,着力补齐“五育”中的劳动教育短板、“智育”中的科学教育短板、“均衡”中的乡村教育短板,凸显特色,一举多用。
特色种植,提升“美丽校园”中的“绿颜值”。因校制宜、一校一策、整体规划,以“家乡绿”“文化绿”“科技绿”“写意绿”扮靓“美丽校园”。一是精准种植,系统规划提升校园景观。开展“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种植行动,做到人人有“绿宠”、班班有园地,教室有绿化主题,学校有整体规划。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的缤纷四季“百花园”、灵宝市实验小学的“春之声”种植大赛、灵宝市第三小学的校园立体种植、灵宝市第六小学的班级“两米菜园”等成为校园绿化品牌。二是田园种植,文化融入提升校园内涵。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的“黄帝文化六大田园”,函谷关镇初级中学体现老子文化的农耕园和乐道园,川口乡第一初级中学、函谷关镇中心小学的中药园。三是智慧种植,数字赋能提升科普成效。五亩乡中心小学在种植基地建成物联网智慧农场,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建成了线下“QQ农场”动漫创作基地。四是展示种植,写意绿色提升校园之美。举办植物拼贴画、绘画、摄影大赛以及“自然笔记”作文大赛等系列赛事,用优秀作品装点校园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元实践,拓展“五育”并举中的“绿空间”。一是多学科教育教学融入开发课程。各学校立足校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39门,涵盖绿植养护、食育文化、艺术实践等8个主题,都较好地体现出“绿健”主题实践活动“多学科融入,全方位探究”的理念。二是多形态乡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围绕乡愁、乡情、知农、爱农主题,创新开展思政教育,推进乡村特色思政教育校本课程化。以文育人,充分挖掘地域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老子文化、黄河文化、廉洁文化等资源,在全市学校建成一批陈展场所和传承基地。三是多形式探索食育外延。依食而养、借食而育。组织校园美食节、我当大厨、亲子食育、食俗食礼等活动,传承地方特色饮食文化,加深学生对家乡的感情。灵宝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发“会生活”厨艺特色课程体系,设置基础菜品、勋章菜品和进阶菜品等课程内容。四是多渠道丰富实践活动载体。推动自然教育由课堂走向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研学旅行,全面提升“五育”并举成效。建成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转化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课堂,让学生见证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变化。
强化保障,提高教育质量评价中的“绿指数”。一是专兼结合,保障师资。灵宝市共有劳动教育专职教师80余人、兼职教师500余人。通过专家引领培训、课程观摩研讨、赛事评比牵引,提升劳动学科教师专业能力。增强教师参与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多学科、多视角融入“绿健”主题实践活动元素。吸纳家长专业志愿者、社会能工巧匠、非遗传人、劳动模范等,走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二是部门支持,保障资源。灵宝市新华书店在川口乡第一初级中学校园内,建成灵宝市未来少年科学院综合实践科普教育基地,研发出20多门创新课程,面向全市学校深度服务“绿健”主题实践活动。同时,邀请科学教育专家举办校园科普讲座,组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探索科学、发现未来”科普征文大赛,向学校提供《趣味学农百科》等5门免费课程。三是用好评价,保障实施。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内容,增加“绿健”主题实践活动考核分量。按学段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围绕“绿健”主题实践活动设置竞赛项目。
目前,灵宝市已遴选出15门主题实践活动省级精品校本课程,命名17所市级最美乡村校园、19所食育实践市级示范校,建成98个以种植为主的劳动实践基地,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被认定为全省首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4年10月28日至29日,河南省乡村学校“绿健”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在该市召开。 (任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