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示范区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菇状元”撑起菇农致富伞
本报记者 李博 通讯员 高长军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眼下又到香菇产销旺季。每当这时,卢氏县六旬“香菇状元”邵青林的故事都会在瓦窑沟乡菇农间广泛传播。大家都说,别看老邵年龄大,可他技术好、懂管理、会经营,通过示范带动、技术指导带动乡亲们致富,是全乡名副其实的“香菇状元”。

    今年63岁的邵青林,家住卢氏县潘河乡上川村,一辈子爱折腾,年轻时外出务过工,后来又回到家乡种香菇,但因技术欠佳收益总是不尽如人意。近年来,不服输的邵青林,在党的利好政策激励下,转变思想,苦学新技术,扩大规模种植香菇,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

    成为“香菇状元”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说起开始栽种袋料香菇的时间,邵青林掰着手指算了算,从1999年开始,至今已经25年了。25年来,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500袋发展到2016年的1.5万袋。当时虽然全家人拼力劳作,但收入却一直不高,让邵青林一直很郁闷。直到2017年,河南信念集团卢氏县林海兴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海兴华公司”)在潘河乡上川村建设标准化出菇大棚,邵青林尝试着承包了2个大棚2万袋夏栽香菇,他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很快就掌握了控温控湿、四季出菇新技术。2018年至2020年,他又连续承包林海兴华公司5个大棚,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将老家的四间土坯房改建成砖混结构楼房,又全款在卢氏县城购买了一套商品房。

    “老邵,瓦窑沟乡菇农购买公司的菇袋,因为不会管理出现了问题,想请你去管理这批菇袋,扭转被动局面。”2021年夏天,正在该县双槐树乡经营香菇大棚的邵青林接到了林海兴华公司负责人的电话,老菇区瓦窑沟乡的20多户菇农第一次购买林海兴华公司的半成品菇袋,由于管理不善出现部分转色不良现象,让菇农有些担心。邵青林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以每袋高出出厂价0.5元的价格统一回购了这批24万袋菌袋。

    为让这批菌袋“转危为安”,邵青林和老伴、儿子住到了瓦窑沟乡耿家店出菇厂的简易工棚里,两个多月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回过一次家,晚上揭棚、早上盖棚,天天如此。温度高了喷雾、通风降温,温度低了盖帘、应用自然风调温,24个大棚的刺孔、喷水全部亲力亲为,直到菌袋全部均匀转色、出菇。这批菌棒出菇结束,邵青林向林海兴华公司交售鲜菇17.33万公斤、金额160.47万元,扣除菌棒成本、人工工资等费用后,净赚了36万元。

    致富后,邵青林一直致力于让菇农接受新技术、提高种菇规模和效益。他除了在瓦窑沟乡耿家店承包27个香菇大棚进行示范带动外,还主动为当地菇农“传经送宝”,耐心细致讲解种植注意事项、手把手传授出菇管理技术、菇品分类标准等。在他的指导下,瓦窑沟乡菇农张相军的4万菇袋卖出了32万元的好价钱。同时,他示范带动40多户菇农承包耿家店村、郭家坪村香菇基地标准化大棚86个,开创了老菇区规模发展食用菌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瓦窑沟乡已建成工厂化菌棒厂5个、标准化出菇厂6个,全乡年种植袋料香菇3500万袋,年单项收入2亿元,香菇已成为该乡传统产业的“主力军”。传统老菇区菇农应用新技术、提高规模种菇效益,邵青林的示范带动、技术指导功不可没,“香菇状元”是全乡菇农对他的最好褒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示范区新闻
   第04版:时事·广告
   第05版:湖滨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关注
   第08版:综合·小记者
三门峡这些赏红叶宝藏地等你打卡
“香菇状元”撑起菇农致富伞
非遗剪纸润童心
拆除违章建筑 恢复小区“容颜”
我市多个作品在省级戏曲、曲艺展演活动中获佳绩
举办消防知识讲座 筑牢安全“防火墙”
提前改造供暖设备 确保职工温暖过冬
市老体协在省老健会上获多个奖项
优质医疗服务直通“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