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以文润城 以文出彩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赋能发展“硬支撑”
本报记者 王婉媚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1年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三门峡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发来贺信。三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擘画蓝图:明确提出“13561”工作布局,将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引领城市作为三大城市定位之一,将做好“文”的文章作为“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之一,将建设文化强市作为“五个强市”目标之一,将发展文旅经济作为培育“六大经济”支柱之一,就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

    我市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全力做好“文”的文章,在赓续历史文脉,壮大文旅经济,持续擦亮“圣地仰韶·花开中国”文化品牌、“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三门峡文旅品牌和“黄河明珠·天鹅之城”城市品牌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今年春节、“五一”假期、“十一”黄金周,全市各重点景区、文博单位、餐饮酒店热度高涨。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累计接待游客3641.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0.4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5.26%、3.49%,尤其是“十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93.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61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1.32%、6.03%,我市文旅经济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走深走实

    我市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仰韶文化申遗为牵引,抢抓机遇。

    有力推进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项目建设。仰韶文化博物馆完成提升改造,全新开馆;“仰韶人”面貌复原正式揭幕,韶华再现、古韵新生;U形保护房项目、考古展示园项目设计方案成功获批,即将全面开工;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在赢得国字号金字招牌的同时,争取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1.83亿元。

    有力推进交流互鉴。成功举办了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发表一周年、两周年座谈会及“2023”仰韶论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交流会暨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成立大会等。

    有力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三门峡市仰韶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依托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中原文明化进程研究”等工作;仰韶村、庙底沟、北阳平、西坡遗址已列入嵩山河洛地区仰韶文化申遗项目并上报国家文物局。今年9月24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世界级大遗址走廊探源活动在渑池县仰韶文化博物馆举行,由河南省文旅厅牵头,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五城联动,构建世界级大遗址走廊。

    有力推进传统文化传播。《花开中国》宣传片、《文物会说话》栏目分别获得2023年度河南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项目、优秀项目;举办和推出原创文博展览3个、临时展览15个、文物外展9个,出版文物考古专著5部,在推动三门峡优秀特色文化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方面迈出了更大步伐。

    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我市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发掘黄河文化、仰韶文化等文化资源禀赋,奋力打造全域旅游“四大组团”——渑池义马发展以大遗址大考古为重点的全域旅游,灵宝发展以黄帝文化、老子文化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卢氏发展以生态康养为重点的全域旅游,中心城区发展以会展经济、馆藏经济、水上经济、赛事经济等为重点的全域旅游。

    谋划建设了一批重点文旅项目。谋划和推进函谷关历史文化博物馆、虢国博物馆二期、汉山景区索道等70个重点项目;函谷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问道函谷”“大秦烽云”沉浸式夜游体验项目精彩上演。

    取得了一批新的金字招牌。黄河文化旅游节获得3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殊荣,天鹅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仰韶酒庄工业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仰韶村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顺利通过验收,虢国墓地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中流砥柱景区获评4A级旅游景区;“一码游三门峡”服务平台入选“2023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虢国博物馆、中流砥柱博物馆、函谷关“问道函谷”等数字化改造提升项目入选“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点智慧化数字展示项目。

    开发了一批特色文创产品。精心提炼仰韶文化彩陶元素,推出的仰韶系列彩陶服装和“华夏之花”陶如意、仰韶彩陶木刻文创产品,相继在全省文旅文创大会和黄河文化旅游节上精彩亮相,全市文创产品总量达到1200余种。

    推出了一批新的文旅产品。打造了“横渡母亲河”、“陕州地坑院杯”自行车邀请赛、“中原之巅”登山节等体育赛事;“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题游”考古研学产品列入全省首批文物主题游,仰韶村考古遗址纳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华夏溯源——最早中国研学之旅线路,《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研学课程荣获沿黄九省(区)研学旅行联盟“沿黄十佳精品课程”,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课程。

    让文化强市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生活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更丰富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化供给,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文化+阵地”,全市建成文化合作社918家,城市文化会客厅投入使用;围绕“文化+数字”,全面完成智慧图书馆建设任务,共制作知识数据3万余条;围绕“文化+民生”,持续推进“省市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惠民戏剧展演等,“唱响村戏·专场晚会”入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围绕“文化+活动”,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余次,各类节日惠民活动2600余场,惠及群众190万人次;作为全省“春满中原·老家河南”活动主会场,我市成功举办了2024陕州地坑院灯会暨首届“中国黄河非遗文化大集”,45家中央、省级媒体和商业媒体平台全程报道,全网综合点击量超1.5亿次,曝光量20亿次。

    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考核中,我市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等次,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城市品牌形象更加亮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大综艺》栏目走进三门峡,先后对陕州地坑院、函谷关、仰韶文化博物馆、虢国博物馆进行了走访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中国大地上边走边跳”节目三门峡选拔活动在函谷关举行;仰韶小口尖底瓶出彩河南春晚,庙底沟博物馆荣登河南卫视“2023中秋奇妙游”;第十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期间,创新开展的“光影里的故事”网络PK赛,全网点击量超10.2亿次;2023年白天鹅旅游季“冬季到三门峡看天鹅”话题火爆出圈,“文物会说话”“黄河国宝说”等系列短视频深受好评。

    第29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横渡母亲河、中国桨板超级联赛、国际自行车邀请赛等系列活动反响热烈,6场直播观看量超3000万,全网点击播放量超3亿次;全面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与郑州、洛阳、西安等城市的深度合作,先后在郑州、西安等地举办文旅推介会,宣传推广三门峡文化旅游产品、精品旅游路线,引流量、带人气、促消费,努力做大做强文旅经济。

    当前,以“浪漫天鹅季 盛装迎嘉宾”为主题的2024白天鹅旅游季已全面启动,第一批白天鹅已经抵达我市;“冬游中原·老家河南”主题推广活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俄罗斯明星芭蕾舞团《天鹅湖》演出、“春满中原·老家河南”2025陕州灯会等11项活动将陆续展开。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润城,以文出彩,崤函大地正在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第04版:时事·公告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应用培训会举行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赋能发展“硬支撑”
省服务型行政执法实战教学选拔赛初赛在我市举办
校企对接提升专利转化效能
“棚”勃发展 菇香飘四方
片片“金叶”喜归仓
秋查除隐患 电力保平安
烟叶收购忙
党建引领聚合力 品牌赋能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