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窑,一个700多口人的小村庄,因以合作社的模式打造“姥家唐窑,老家味道”品牌特色产业,实现美丽“蝶变”,在乡村振兴中走出独特的本土路径。
因地制宜,发挥本土优势,挖掘资源潜能,提升村民参与度和行动力,注重人才振兴关键,让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搅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这是“唐窑现象”带来的启示。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实现落地开花是关键,这需要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唐窑村因一条路的改扩建而改变多年受困局面,抢抓机遇,以优势视野从地域交通、乡村文化、风土民情、特色资源等方面找准定位,因地制宜找准产业路径,以乡土美食“破局”,让童年味道唤醒人们的“味蕾”,从而激发归属感和同理心,使其落地有声、扎根生长,有效激发乡村活力。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一方面要调动村民参与和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和行动力,使其实现从“生计”向“生活”的理念转变,实实在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另一方面要抓好人才这一关键,善于发现不足和短板,强化政策引导、贴心服务为先,吸引更多真正能干事创业的年轻人,用新知识、新思路、新手段投身乡村振兴中发挥聪明才智,走出发展新路径。
总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仍是大课题,借鉴思考“唐窑现象”,将有助于更多乡村实现振兴发展的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