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葛洋)当前,全市上下紧抓四季度黄金期,坚定信心、主动作为,以“干”字当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众志成城冲刺全年红。
据悉,三季度以来,全市围绕“13561”工作布局,持之以恒抓项目,强投资、调结构、增动能,381个省、市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3个“三个一批”项目达产达效,助力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深学细悟,全面领会。各级各部门学习贯彻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国庆期间,三门峡各景区景点、热门商圈人流如织,汽车、家电消费市场在政策刺激下增添新活力。
谋深谋细,抓好落实。我市紧盯项目建设,做实已储备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加快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切实发挥政府投资杠杆作用。顺应百姓消费新趋势,落实落细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4个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释放消费需求潜力。充分关切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加强要素配置保障,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聚焦“13561”工作布局,积极谋划“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和文旅经济发展。
做优服务,助企发展。我市聚焦“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系统谋划一批重大项目,用好招商引资“关键一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紧盯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周期发力、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推动,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强化企业纾困“保姆式服务”、助企服务“多层次优化”,为企业营造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经营的良好环境。
攻坚克难,兜牢底线。我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资金统筹,严把支出关口,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关注重点就业群体,挖掘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开展困难帮扶。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发挥社会救助“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功能作用,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紧抓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