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晨宁)利用数字化平台精准开展法律监督、开展专项行动挤压涉环境资源类违法犯罪活动生存空间、高举公益诉讼“利剑”守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今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主动作为,挖掘潜力,精心履职,有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守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坚持依法办案,对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案件中不是主罪的其他刑事案件,按照普通刑事案件的管辖规定,依法行使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权,确保该类案件依法公正处理;发挥监督职能,充分利用数字检察、“两法衔接”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破坏黄河安全和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督促行政机关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监督侦查机关及时立案侦查,切实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降格处理等问题。今年以来,通过“两法衔接”平台,已监督行政机关移送涉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2起;加强协作配合,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开展专项行动,精准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行为,已连续3年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检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我市11家持危险废物许可证单位和42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进行全面走访排查,强化企业环保守法自觉性。
此外,公益诉讼检察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已办理涉河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54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1件;通过磋商、发出检察建议或公告、提起诉讼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拆除违建20.9万平方米,修复湿地5100余亩,清理河道83.5公里,恢复耕地330.7亩,整治矿山4400余亩;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发布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视频短片等,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目前,公益诉讼已成为全市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推动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凝聚保护共识、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