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刚刚落成的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村史馆,仿佛打开了一扇了解该村历史的窗口,一张张带着历史温度、烙有时代印记的老照片映入眼帘。
村史馆坐落于村委会院内,分为“枣香古韵 物阜民熙”“艰苦奋斗 奋力创业”“党建引领 党旗飘扬”“战斗堡垒 根本保障”“更新理念 持续发展”五个展区,设有前言、村情简介、村大事记、人文风情、建制沿革、后记等多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河西村的发展变化和宏伟蓝图。
河西村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真武大帝在此出家修道,成就“喊山”;1000多年前,光武帝刘秀在此避难脱险,御封“汉山”;480多年前,“大批乡民云集于此”,开洞采金;400余年前,这里设“枣乡镇”,管理周边村寨事务。
进入新时代,河西村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汉山景区为抓手,以汉山索道、银河大漂流为跳板,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休闲度假养生于一体的大旅游产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后获得“中州新村”“全国小康示范村“全国文明村”等殊荣。
只此青绿,向美而行,幸福就在绿水青山间。
党建引领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河西村坐落于灵宝市故县镇南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总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4亩,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丰富。
河西村过去是个穷山村。
新中国成立前的河西村生产、生活条件差,很多人住着阴暗潮湿的破窑洞、茅草房,艰难度日,“打核桃换套子,挑孩子讨饭吃”是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西村秉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先后兴办了黄金采选、电器制造、石材加工及矿泉水生产等多元化产业,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村民收入大幅增长,河西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还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党建引领是关键。
“在历届书记的带领下,河西村党总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党建工作,将党建引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了经济实力与村民生活质量的双跃升。”河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相运杰说,有一个好的领路人、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牢牢抓住了发展集体经济这条主线,一张蓝图绘到底,历届班子接力干,才有了河西村的今天。
河西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全力激发创建活力,干在实处、创出特色、走在前列,努力擘画战斗堡垒强、产业发展优、生态宜居美、平安法治稳、文明幸福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该村定期召开专题推进会,确保“五星”创建入脑、入耳、入心,营造“心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浓厚氛围。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工作机制,建立四级网格体系,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党员干”的良好局面。
同时,河西村实施“头雁工程”,鼓励党员干部在企业与项目中勇挑重担,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持之以恒筑堡垒、强队伍、兴产业、优治理,党的旗帜在河西村高高飘扬,今天的河西村正呈现出一幅“业兴、村美、民富、人和”的和美乡村图景。
产业赋能 农村发展呈现新气象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河西村是传统的黄金生产村,20世纪80年代以来,依靠丰富的黄金矿产资源,该村经济发展走在前列,享受了“金山银山”的红利,但也留下许多生态问题。如何建设美好家园,乡村振兴的路究竟该如何走?河西人进行了深深的反思。
2008年以来,河西村坚决践行“两山”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狠下决心关闭矿山坑口,退出黄金生产。村集体注资100万元,成立汉山旅游投资公司,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开发汉山,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引资1.3亿元建成全国最陡、河南最高、三门峡首条索道。
汉山是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山上有百年杜鹃花、千年古松树,山川秀美、景致奇美,享有“七寺八庵九道观,四十里竹林不见天”的美誉。
晴好的天气里,站在汉山金顶,西望西岳华山,北眺九曲黄河,东瞰中原大地,南观秦岭群峰,会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雨后的汉山意境更美,云雾缭绕、如诗如画,宛如仙境、亦真亦幻。
与三门峡文旅集团战略合作,总投资12.8亿元,构建旅游观光、餐饮民宿等全域旅游体系,汉山景区预计年游客量达50万人次;引进河南尧山大峡谷漂流集团,计划投资2.8亿元打造漂流项目,带动社会经济效益1.5亿元,这两项共计可为河西村集体新增收益200余万元/年,为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充分利用丰富优越的山水资源优势,按照‘分步实施、面上发动、以点带面、打造样板’的思路,河西村以汉山景区、索道、银河大漂流为转型的三驾马车,驱动旅游观光、餐饮民宿、休闲度假养生一体化大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相运杰说。
村民孙鑫2013年返乡创业,2017年创办三门峡市大美连翘有限公司,专注中药材连翘种植及优良品种选育,目前已成功选育中药材新品种2个、林木良种2个。其中,选育的灵翘1号、灵翘2号,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连翘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的豫翘1号、豫翘2号,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药用连翘林木良种,一举解决了连翘产业缺乏优良品种的难题,使群众连翘种植效益大幅提高,种植热情不断高涨,带动周围群众发展连翘种植6000余亩。
依托小秦岭丰富的中药材连翘资源,河西村成立灵宝市喊山管理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80万元,发展连翘1000余亩,丰产期亩产连翘鲜果500余斤,每亩收益6000余元,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即党支部领办、大美连翘公司技术指导、合作社商业化运营,入社群众以土地入股,享有每亩地300元的保底分红,参与劳作获得工资报酬,合作社盈利再分红,经过3至5年的运营,力争使连翘种植成为河西村农业发展的特色品牌。
综合治理 托起群众幸福新生活
没有安定的基层社会环境,就没有平安幸福的和美乡村。
河西村牢牢把握“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基层治理创新核心,不仅深刻认识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于村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性,还巧妙地将“枫桥经验”融入其中,深入群众、倾听民意、纾解民困,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预防在发生之前、化解在萌芽状态、处理在初始阶段。
“有困难找村里,有事找老汪。”在河西村,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河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汪安祥在村里参与调解工作20余年,每年调解大大小小矛盾纠纷20余起。三年来,河西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调解成功率98.9%。
“调解是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干一件好事。小矛盾如果走司法程序,时间会很长,矛盾容易激化。群众‘拍着桌子瞪着眼’来找我诉说情况,我会耐心用法律知识跟他们把问题解释清楚,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汪安祥说。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多年来,河西村无越级上访、无恶性刑事案件,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殊荣。
社会安定有序,文明新风拂面来。
“我们对红白喜事的标准都有要求,既要气氛热烈,又要文明节俭。”8月27日,河西村村委会副主任、红白理事会会长李平安深有感触地说。
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走进河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约四会”醒目的几块牌子悬挂在墙上。“这些制度引导大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村民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李平安说。
建设安居小区与河滨家园、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全面推行60岁以上老人补助金制度……什么是幸福生活?群众纯真的笑容,就是最朴实的回答。
“和美乡村既是发展所需,更是群众所盼。河西村将以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培育富民产业,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谈及未来发展,相运杰信心满满。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