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黑猪,本地俗称“大耳黑猪”,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山区,中心产区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和三门峡市卢氏县。豫西黑猪遗传性能稳定,繁殖性能良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肉质鲜美,适宜散养、半散养,也适宜舍饲。
豫西黑猪体形中等,被毛黑色,头中等大,颈短粗,嘴中等长,前吻部微翘,耳大下垂,额部有皱纹,背腰稍凹,腹部下垂,尾长粗大,臀部欠丰满,四肢粗壮结实,蹄部粗壮直立,部分有卧系,乳头7至9对。
母猪150至160日龄性成熟,体重达70至80kg可初配,利用年限一般7至9年。母猪发情周期20天左右,妊娠期114天左右;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0.61头,产活仔数9.56头,初生个体重0.91kg。成年公猪体重171.35kg,体长139.01cm,胸围131.15cm,体高73.7cm;母猪体重155.17kg,体长125.24cm,胸围126.05cm,体高68.86cm。
在中等营养水平下,豫西黑猪生长育肥猪(30至100kg)平均日增重429.35g。据测定,其胴体长102.20cm左右,屠宰率74.70%;平均背膘厚3.36cm,瘦肉率47.87%,肥肉率34.47%,骨率9.84%;肉色4.17分,大理石纹3.71分。豫西黑猪肉质优良,肉色鲜红,肌间脂肪分布良好,肌纤维细腻,比较适合人们对肉品色、香、味的审美观。
豫西黑猪适应性强、耐粗饲。特别适宜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的山区或丘陵地区舍饲或半放牧饲养。种公猪一般采用栓系或舍饲饲养方式,配种方式以本交为主。母猪多采用舍饲或半放牧饲养。饲料以糠麸、青草、树叶、果实为主,补饲玉米、饼粕、红薯等。 (卢氏县农业农村局 苏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