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崤函文旅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持续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本报讯(记者刘晨宁)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有效促进现代化农业向好向快发展,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三农”力量。

    发展节水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等农业节水技术,全市累计推广面积130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28万亩,高标准农田率由22%提升到48.3%。2023年产量14.76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转变经营方式,促进绿色发展。强化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形成“果枝——食用菌——有机肥”等循环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农膜回收率达90%,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湖滨区和渑池县成功入围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绿色农田建设;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制定颁布市级以上标准13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5项,沿黄县(市、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到5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个,国家名优特新农产品15个;强化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4.9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47.5%,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

    做强特色农业,推动产业振兴。聚焦沿黄6个县(市、区)16个乡(镇)90余个行政村,围绕果、菌、药、菜等特色产业,编制完成“1+5”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按照“一带三区四组团”空间布局,谋划建设“天下黄河 乡遇大安”“黄河聚落 移民城村”“千年枣乡 诗意后地”“九曲黄河 大美东寨”等乡村振兴特色村,与全市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交相辉映;围绕函谷关、陕州地坑院、三门峡大坝等旅游资源,规划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先后建成黄河入豫第一弯观景台、西阎东古驿渡口驿站等一批沿黄景观,举办“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大型直播活动暨药枣开发利用论坛,灵宝大枣顺利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聚焦大枣、莲菜、油菜(油葵)、葡萄、柿子、花椒、连翘等特色产业,以“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模式,持续向沿黄乡村延伸覆盖,带动87.5%的沿黄村庄形成特色种养专业村,特色农业产值占沿黄乡村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7%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崤函文旅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法治周刊
   第06版:经济·综合
   第07版:文化
   第08版:特刊
仰韶文化博物馆全新开馆
厚植爱国情怀 凝聚强国力量
仰韶村遗址古人面貌复原和古DNA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黄桃铺就“甜蜜”致富路
我市持续激发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全市首家土特产协会成立
城管“守夜人” 护航“夜经济”
筑牢防汛堤坝 确保安全度汛
烟农赶“烤”忙
移风易俗引领乡村新风尚
大棚加装保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