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示范区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赢环境保卫战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严密防范风险隐患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本报记者 侯鹏云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啾啾鸟鸣,朗朗晴空,浩浩碧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了护佑绿水青山,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按照市委八届六次、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

    打赢环境保卫战

    生态质量稳定向好

    为了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锲而不舍打好蓝天保卫战。我市印发《三门峡市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攻坚、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等六大专项行动,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9月19日,全市PM2.5年累计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2.02微克/每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年监测263天,其中,优良天数188天,比去年同期增长9天,在全省排名第三;大气生态补偿金月月得补,共计3700.5万元,位列全省第二。

    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我市坚持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协同治理,先后开展工业企业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黄河流域断面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入河排口排查整治行动、黄河流域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等工作,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三,12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以上,优良水体比例达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洛河(卢氏段)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统筹打好净土保卫战。全市“一住两公”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提前完成农村污水处理“十四五”目标,推动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品牌更加亮丽

    为了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速,我市创建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绿色工业园区,创建5个国家级、15个省级绿色工厂,推动有色、化工等282个传统制造业项目完成绿色化改造。创新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科资环、渑池县强芯铸造等企业入选河南省固体废物高值化综合利用工业性试验验证平台,培育水效“领跑者”和节水型企业,推动全市水泥行业减污降碳绿色发展。

    我市大力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示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着力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药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技术模式。目前,全市17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8%。

    我市加快推进“公转铁”,灵宝市豫灵产业园铁路专用线项目已编制完成初步设计;义马市“一带一路”区域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二期)配套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加快申报国家重大项目。火电、煤炭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持续提升。城市建成区的载货汽车、邮政用车、环卫用车等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达21656辆。

    我市依托全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一带一核三山五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和全市“一带一廊”暨豫西生态文化旅游带、早期中国文明长廊的文旅发展布局,已形成生态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工业游、生态游、民俗游、历史文化游等业态齐头并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好互动。其中,天鹅湖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仰韶酒庄工业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黄河旅游节荣获30年“中国节事卓越品牌奖”,全市4A级旅游景区达17家。

    我市厚植“无废理念”,紧盯重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成功创建12类415个无废细胞,形成覆盖全社会、民众全员参与的“无废城市”运转模式。

    严密防范风险隐患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我市制定印发三门峡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6个专项实施方案,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特色农业、文化传承弘扬等专项规划、配套政策,构建系统完备的“1+6+N”规划政策体系,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02.32平方公里,构建“一带、两屏、十廊、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先后颁布实施《河南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三门峡市山体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全力健全地方环境立法体系。

    我市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强力推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城乡污水入网、生活垃圾清理、沿岸绿化彩化为重点,18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线贯通,不仅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还有效带动沿线80万名群众增收致富,成为沿黄自然观光游、生态康养游、文化研学游、沿黄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主轴。通过连线带面打造千里城市绿廊,全市被评为黄河流域唯一一家市级全域“氧吧城市”。此外,我市还累计修复治理矿山12.45万亩,实施全国首例库区30亿立方米泥沙清淤和综合利用试点工程,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目标”。

    为了严密防范环境安全风险,我市扎实开展“保护黄河生态”专项执法、全市生态环境领域重点问题专项整治等行动,对辖区重点企业、重点流域区域、重点工业园区开展全面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今年以来,全市电离、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稳定,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阔步新征程,我市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美丽中国建设三门峡实践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这一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三门峡实践绿色新篇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示范区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湖滨新闻
   第06版:特刊
   第07版:特刊
   第08版:综合·小记者
高山仰之—— 景行斋书法作品展开展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中试基地引领全市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我们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这个丰收节接地气,有实效!”
“萤光闪烁”点亮乡村夜经济
贴近生活让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系列活动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