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治理区有3258亩,我们要保证修复一次就达到永久固绿的效果。目前基础工程已完成95%,预计10月底就能全部完工。”近日,渑池县高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负责人向前来调研的民盟河南省委会领导介绍道。
三门峡矿产资源丰富,但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利用,产生大量矿山环境破坏问题。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市纪委监委将监督推动矿山领域生态修复治理作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自选动作,全面压实责任,聚焦矿山领域无序开采、生态修复不到位等问题,治愈生态“伤疤”,筑牢绿色屏障。
机制决定效率、效能和效果。市纪委监委建立完善“日报告、周汇总、旬调度”工作机制,督促对全市矿权、生产矿山进行大排查、大摸底、大整治,广泛收集线索,深挖背后利益输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问题。截至目前,处置涉矿领域问题线索148件,立案78件,处分65人,留置22人,移送12人,全面释放严查严惩涉矿腐败的强烈信号。坚持强力推进办案和有效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两手抓、贯通抓,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4个,推动整改职能部门问题195个。
为确保办案、整改、治理一体推进,市纪委监委专门印发《全市开展矿山无序开采问题专项以案促改工作方案》,编印典型案例通报和案例剖析,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参加公开庭审等方式强化以案示警、以案为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躬身自省,守牢底线。同时,深入整治顽瘴痼疾,推动标本兼治,对现有矿山监管机制进行再梳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指导自然资源部门严格规范矿权准入,实行“一票否决”,将生态修复治理义务落实纳入采矿权审批中;严格源头管理,落实属地责任,依法依规实现对矿业权人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实地核查和巡查排查工作要求,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对矿山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打击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纪检监察机关持续深化矿山领域监督治理的目标和宗旨。
在集中整治中,紧盯矿山无序开采问题,推动设立露天矿山智慧监管平台,综合运用数字底座、卫星遥感等“六位一体”手段,对全市露天矿山进行可视化监管,织密织牢监管网络;紧盯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问题,督促开展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秋风行动”专项治理行动,修复治理矿山面积3.6万亩。
通过集中整治,以最快速度“治旧”、最严措施“控新”,推动黄河(三门峡段)流域生态环境实现根本性好转,矿山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周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矿山废弃土地得到综合利用。今年5月,全省矿山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矿山治理成果得到一致肯定。
“下一步,我们将巩固提升集中整治成效,不断推动自然生态、矿山秩序和政治生态一体修复、持续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