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指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脑内血管因为各种原因破裂,血液进入脑组织造成脑内出血,具有“发病迅猛、病情变化快、复发率高、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急性期的病死率可达30%至40%,存活患者往往会留有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长期昏迷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因此预防和减少脑出血发生至关重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清淡规律。高盐高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避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吸烟、酗酒、过度肥胖,减少油腻煎炸食品摄入。
2.注意季节变化。秋冬季节交替,尤其气温骤降,是脑出血高发季节,外出时注意保暖。热爱晨起锻炼的老年人,气温骤降的时间,尽量避免清早锻炼,改为晚间锻炼。
3.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吵架发火,情绪剧烈波动会引起心跳加快,血管急剧收缩,血压剧烈波动,使脑内血管更容易破裂,从而诱发脑出血。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熬夜和精神压力过大,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伤害,如失眠、记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也更容易诱发脑出血。因此尽量减少熬夜,或熬夜后尽快休息,避免劳累,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如精神压力过大,必要时做心理疏导。
5.血压需要定期检查。高血压病常导致脑内动脉发生动脉硬化、细动脉玻璃样变等病理性变化,削弱了血管壁的强度,使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要做到定期检查、降低或控制血压,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血管受损风险越小,从而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也越小。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方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