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崤函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崤函文旅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1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摸清文物“家底”
——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如火如荼进行
作者:本报记者 夏泽辉 通讯员 雷建鸽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渑池县“四普”办工作人员在野外测绘 资料图

    中秋临近,但气温仍居高不下。连日来,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的队员不惧热浪和蚊虫叮咬,穿行于田野山岭、乡村街市中,定位、拍照、记录……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摸清文物资源“家底”。

    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工作,是一次文化资源的家底排查,对进一步全面掌握我市各类文物的分布情况、数量、保护现状等相关信息,发掘和发现新的文物遗存,丰富我市文物资源库,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保护对象具有重要意义。“四普”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各县(市、区)相继启动相关工作。目前,全市3413处不可移动文物,已完成实地普查931处,新发现文物线索50处。

    加强领导 护航普查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普”工作,省“四普”工作启动后,我市第一时间成立了市“四普”领导小组,相关19个市直单位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县(市、区)也以县域为单位成立双组长制普查领导小组,加强对本地区普查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实施。印发《三门峡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会议推进“四普”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进行科学部署。同时,相继组织召开全市“四普”实地调查工作推进会、现场会、数据采集软件安装系统现场指导培训会、RTK设备使用实操教学培训会,安排市级包片专家团队下沉一线指导工作,减少工作中的模糊地带,避免资源浪费和时间延误。

    创新机制 下沉精准指导

    针对各县(市、区)区域面积大、实地普查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的实际,在充实建强市县领导小组、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我市创新建立“业务帮扶联系机制”,各县(市、区)分别明确牵头分包领导、业务指导专家、业务工作联络员的“三级责任人”。牵头分包责任人由市文物局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担任,对分包联系的县(市、区)“四普”工作履行市级协调指导、质量把控、工作进度包保责任。业务指导责任人由市级专家组担任,每个县(市、区)两人,对分包联系的县(市、区)的具体业务问题提供全程指导、释疑解惑,解决业务“梗阻”问题。联络沟通责任人由“四普”办工作人员担任,对分包联系的县(市、区)做好上下沟通、信息上报、情况汇总,组织进行业务会商。要求相关分包联系责任人定期下沉一线、定期会商研判、定期沟通交流,“一对一”全程业务帮扶联系,全力服务保障“四普”工作。

    建立积分排名机制。按照各县(市、区)每周完成文物复查数量,对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电脑端数据导入质量及完成率进行周排名和月通报;建立宣传信息报送机制。简报期数、信息报送条数、信息发布平台等按省、市、县分级计入相应积分,进行月通报。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拟定详细的考核方案,公开考核结果,“以考促绩”,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又快又好 全力开展普查

    “四普”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文物部门对照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四普”工作总体要求,首先完成了“三普”以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文件名录、实有名录、已认定公布名录(未定级)等的核查校对和梳理汇总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实地调查启动以来,按照“应普尽普、应报尽报”的要求,立足于“早”,做到队伍早组建、设备早采购、人员早培训。积极组织文博专家、“四普”办人员、普查队员参加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和市文物局自行开设的各类培训班或者网络“文博学院”的“四普”课堂,“四普”工作人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100%。立足于“快”,普查快启动、问题快研判、系统信息快录入。实地普查和信息录入同步进行,防止缺项漏项,增加重复工作量。立足于“好”,强调时间服从进度、时间服从质量。在推进速度快的地区召开经验交流会,在推进慢的地区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各县(市、区)任务量进行重点指导,严把程序关、质量关,确保实地普查一次到位、新发现文物线索一次定性。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市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发动。目前,在《中国文物报》上刊发三门峡“四普”工作专题报道,全市共计发布工作简报40余期,宣传“四普”工作短视频10余期,分别在多个自媒体平台持续播放;“四普”相关新闻信息50余条,分别在政务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刊登。让群众全方位关注支持、积极参与,收到良好效果。

    摸清“家底” 确保文物增幅

    “队员们一天要跑十几处点位,有时候文物地域分散,一天只能复查几处。结束后,还要对采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核对……”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连续高温天气和户外工作防晒、防虫等需要,普查工作队员大多穿着长衣长裤,严实的衣着导致他们经常浑身湿透。

    我市很多文物分布在山区,野外作业有一定难度。只能采取先易后难、先远后近的办法,数据录入与审核同步进行,确保信息要素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为打好“四普”攻坚战,我市文物部门制定了周任务、月进度,力争让计划任务较轻的义马市和湖滨区成为在全省率先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年底前实现实地调查大头落地。

    此外,根据省、市专家组意见,我市印发了《新增不可移动文物线索收集方向和建议》,提供了收集文物新线索的指导意见。发动群众参与,向乡村和偏远山村要潜力,向过去容易忽视的带有经济社会发展印记的代表性、标志性建筑、风物(风俗民情)要潜力,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应查尽查,应报尽报,不留遗漏、不留空白,确保新增文物普查数量有较大增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崤函文旅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法治周刊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伏牛
   第08版:经济·综合
“文旅+医养” 卢氏掀起跨界新风潮
秋日邂逅汤河
2024年暑期志愿者活动圆满结束
诗韵中秋 浸润书香
高质量摸清文物“家底”
省“四普”办专家组赴义马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