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崤函文旅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体检
河南日报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通讯员 王美欣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编者按 9月3日,《河南日报》《讲不尽的黄河故事》专栏刊发通讯《我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体检》,对工作人员利用科技手段监测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坝体内部廊道,为黄河安澜保驾护航进行了深入报道。现予全文转发。

    “啪!”一束探照灯的光亮,唤醒了沉睡中的262廊道。幽暗的内部廊道仿佛一座黑暗的迷宫,阵阵寒气从深处袭来。一小队头戴红色安全帽、手拿观测仪器的工作人员正向黑暗的深处突进,带头的是观测班班长张变梅。

    这里正是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坝体内部廊道,它迎来了前来“体检”的“医生”。

    “从汛期开始,观测班就是24小时值班,不分昼夜。”张变梅边工作边介绍,大坝安全是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管理的工作核心,也是必须坚守的安全底线。在黄河防汛期间,他们必须加大对重点监测部位的巡检和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力度、密度,才能确保枢纽防汛安全万无一失。

    个头不高,戴眼镜,看着精干、朴素的张变梅,2013年读完研究生,加入了守护三门峡大坝的一线队伍,从前辈手中接过观测班班长的接力棒,她和7名观测班成员一道,把大坝安全监测的重任扛在了肩上。

    “观测工作就像医生一样,我们要用‘望、闻、问、切’为大坝的健康把脉,守护好大坝。”张变梅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

    三门峡水利枢纽观测工作有数十种监测项目,涉及近200个监测点位、5万组监测数据量级,串联组成了整个大坝的“身体脉络”。汛期的廊道内温差大、积水深、湿度高,观测班的队员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需要完成数据整理、分析和上报等工作。

    “以往,仅靠人力观测,我们需要从坝底到坝顶,从两岸山体到下游钢桥,采集信息、校核数据,方圆数公里,开展一次全面监测需要长达一周左右的时间。”张变梅谈起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十分感慨。

    她说,“如今,我们在电脑屏幕前就能轻松看到100多个监测点和各类数据,现在仅用几个小时就可完成观测并自动生成报告,紧急情况下重要监测点可在5分钟内完成一次应急监测。”

    大河奔腾,新潮涌动。2023年以来,在开展人工观测的基础上,数字孪生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完成了大坝主体建筑物及防汛关键机电设备(含金属结构)L3级BIM模型建设及工程基础数据、工程安全监测数据、业务数据融合工作,为三门峡大坝装上了“智慧大脑”,实现了数字化映射一屏呈现和多种数据自动采集,为枢纽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前瞻性、科学性、安全性的决策支持。

    如今的“万里黄河第一坝”,无论是大坝监测、工程巡查、库区测量,都能实现云端的“一键直达”。

    “科技赋能,为黄河防汛增添了底气。”张变梅说,这不仅提升了工作的精度和效率,也正在解锁更多的未知与可能,更好地为黄河岁岁安澜保驾护航。(原载于《河南日报》2024年9月3日第四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崤函文旅
   第04版:时事·公告
   第05版:法治周刊
   第06版:要闻·金融
   第07版:伏牛
   第08版:经济·综合
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人大之问”守护黄河长久安澜
中金高汇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入选全省第三批实施名单
优化技术 提升性能
筑牢交通安全网 护航“开学季”
我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体检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无小事
土地平整施肥忙
大力推进维权服务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