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示范区新闻·民生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聚居社区里的“歌会”
新华社记者 李欢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壮家生来爱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声声伴酒喝,春夏秋冬都快乐,嗨嘹嘹啰……”记者近日走进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蟠龙社区,社区文体活动室传来阵阵悠扬歌声,从中能听出欢乐而炽热的心情。

    蟠龙社区常住人口2.7万人,社区内居住有汉族、壮族、瑶族和仫佬族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8100人,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

    在广西,多民族聚居社区并不鲜见。广西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880.8万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成分,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

    来自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覃谟嵩、何继荣夫妇,年轻时就是文艺爱好者。2018年移居蟠龙社区后,他们结识了几名热爱唱歌的邻居,平时有空就聚在小区的大树下练习唱歌。

    “那时候我们唱歌没有固定场所,风吹日晒雨淋都会影响练歌,声音大了还会影响邻居休息。蟠龙社区干部得知情况后,给我们提供活动场地,让我们到社区活动室练习,唱歌再也不怕风吹日晒雨淋了。”覃谟嵩说。

    目前,社区设立了歌唱角,成立了合唱团,各民族居民一起开“歌会”。遇上传统节日,居民们还会身穿各族传统服装走出社区参加表演。

    潘金英是合唱团一员,60岁的她很喜欢这里其乐融融的氛围。“住在蟠龙社区,我感到很快乐,因为这个地方有很多民族住在一起,能见识到不同文化。音乐就像一根纽带,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潘金英说。

    为更好打造各民族群众交流的精神家园,社区还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建起“民族之家”,这里有民族文化展示区、书画室、民族课堂和法规政策宣传区。同时,社区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体验、民族服饰展演、民歌比赛、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民族团结趣味运动会等,还开设公益课堂,完善“老友帮帮团”“邻里议事会”“社企联盟”等机制,实现“幸福共享”。

    蟠龙社区的文体活动室里,音乐人赵羽正在教居民们演唱他的原创歌曲《幸福嘹嘹啰》。赵羽说:“有一些歌我认为需要与他人一起唱才会完整、才会美好,我跟蟠龙社区的阿哥阿姐们在一起就能找到这种感觉。”

    “居民们常常会带来本民族的乐器,像侗琵琶、壮族八音等,大家在演奏磨合中兴致很高,充满激情。”在现场聆听演唱的蟠龙社区党委书记刘雁琳说。

    刘雁琳说,蟠龙社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加强党的领导、织牢精神纽带、做好治理服务等“三个抓手”,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社区连着千家万户,除了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需下大力气服务好居民的生活需求。“近年来,社区收集并落实了800多条意见建议,涉及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等领域,我们努力实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让大家住在这里更舒心。”刘雁琳说。

    一曲结束,潘金英意犹未尽。她感叹:“在这里大家一起唱歌,未必歌曲有多么精妙、音调有多么准确,而是聚在一起就很开心,所唱的都是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新华社南宁8月25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示范区新闻·民生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湖滨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关注·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新闻
   第08版:综合·小记者
奥运风采映照新时代中国形象
新闻速览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8+N”类
黎真主党对以发动大规模袭击 以进入48小时紧急状态
积极备战迎接残奥会开幕
民族聚居社区里的“歌会”
巴基斯坦两起交通事故致34死22伤
重庆暑期旅游人气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