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在各地博物馆参观学习的中小学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今,博物馆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功能,值得我们深思。
馆校合作,促进文物资源“活”起来。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有机衔接,积极开展馆校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策划推出高质量主题展览,带领孩子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启智增慧,增强文化自信。
寓教于乐,吸引青少年“走”进来。博物馆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对激发孩子们探索和终身学习的热情至关重要。应在展览中专设青少年观展路线,使讲解更有针对性,并通过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让文物“动”起来,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让孩子们玩得尽兴、学得高兴。
积极探索,推动线上活动“火”起来。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基本陈列、专题临展及往期展览等通过网络同步呈现,实现足不出户“云游”博物馆。同时,开通网络云课堂,通过直播与青少年进行知识共享。推出“线上专题活动”“线上系列课堂”等,让青少年“云享”博物馆里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