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我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坚持“集群引领、整体提升、优势再造、主体支撑、要素赋能”路径,紧紧围绕“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强化创新驱动引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工业持续提档升级。我市谋划设立稀散金属产业基金,组织实施“三大改造”项目242个、5G项目104个,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头雁企业2家,新创建省级智能工厂2家、智能车间5家,灵宝市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陕州区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凌铅业资源循环利用暨绿色生产技改提升、开祥化工硫酸钙晶须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
服务业规模持续壮大。我市成功举办首届电商短视频和直播大赛,启动仰韶酒庄工业旅游区、瓮城瀑布4A级景区创建工作,湖滨区入选全省“文旅文创融合创新示范区”,卢氏县柳树湾明朗河文旅康养基地被命名为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庙底沟文化创意产业园基本完工,三门峡铁路综合枢纽物流园一期快递物流单元建成试运行,京东物流(卢氏)物流港开仓运营。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持续加强。我市全力打造科技服务综合体2.0,立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6项,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实践基地成功落地,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揭牌,建成河南省花果酒饮品及牡丹深加工中试基地,无氨氮钼清洁冶金与高纯材料制备一体化中试项目完成试验并成功制备出高纯钼产品,年产1万吨电子级高纯石英砂项目进行试车。上半年,全市共征集各级创新要素需求1190余项,培育高新技术后备企业80家,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18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