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2岁的我从村小升入乡中,对学校的一切既陌生又好奇。懵懵懂懂地过了两个月,学校举行期中考试,其他科还好,但思想品德课不行。虽然平时也都记了,但知识点多、专用词条长,学起来就有点儿发怵。于是,就和要好的同学一起,猜几个问题的答案,写成小纸条,想着在考场上可以偷瞄一下。
开考后,我揣着纸条,忐忑不安地坐在位置上,紧紧盯住讲台上的监考老师。他个子不高,瘦瘦的,眼睛很小,却很亮,他就是郭成群老师。
试卷发下来后,我赶紧先浏览了一下后面的简答题。顿时觉得脸皮发热,心跳加速。哇!有一个问题正好有我提前抄的答案。窃喜之余,不由得往讲台上看,只见郭老师刚好低着头,于是快速把纸条压到卷子下面,紧张但又飞快地抄写。岂料,一个知识点还没抄完,一只瘦削的手骤然降落在我的面前。郭老师抽走了纸条,同时用严厉的目光深深地盯了我几眼,说:“不要欺骗自己哦!”
声音不大,但于我而言如同晴天霹雳,振聋发聩。我又恐惧又羞愧,低着头,头脑中嗡嗡直响,天好像塌下来一样,世界全部都静止了……这场考试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结束的。但经过此事后,我对自己发誓:“做任何事绝不能偷奸耍滑、自欺欺人,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
3年后,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师范。回想初中3年最难忘的人和事,那就是与郭老师在考场上的这次“偶遇”。如果不是他当时的严格,并及时制止了我的错误,可能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一切,感谢我的严师——郭老师!
又过了3年,分配到母校工作的第一天,我欣喜地发现,我的宿舍和郭老师的仅隔一个房间。他仍然很瘦,但精气神不输以前。他爱好音乐,会弹风琴,还会拉板胡。而我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也能弹琴识谱。于是老少二人,一对忘年挚友,经常在教师小院里切磋交流,哼哼唱唱,敲敲打打,其乐无穷。
郭老师尤爱戏曲。豫剧《卷席筒》的小仓娃,他唱得活灵活现;秦腔《劈山救母》的沉香,他演绎得声情并茂。至今回想起来,耳边似乎还回荡着郭老师那沧桑又极富感染力的唱调:“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郭老师心态很好,从没见他与别人高声拌过嘴,也没听他说过哪位领导和同事的不是,每天都是哼着小戏,乐呵呵地干着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初登讲台那几年,我还担任班主任,很多工作有点无从下手。郭老师就耐心地帮助我,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其引导下,我很快就能熟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如今,我已是一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但郭老师永远像丰碑一样是我的典范。监考时,我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对于违反考场纪律的同学,第一时间温和而不失严厉地制止和劝解。教学中,我用积极阳光的心态享受教育教学的过程,不抱怨、不懈怠,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