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三门峡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什么是蜱?蜱能传播哪些疾病?
科学防蜱要牢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等动物体表。蜱离开动物后附着草上,可叮人吸血,吸饱血后,虫体膨胀后如黄豆大小。

    蜱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Q热、莱姆病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二、什么是“发热伴”?

    “发热伴”,全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我国于2009年首先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病人血液、血性分泌物等污染物传播,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

    三、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

    “发热伴”潜伏期1—2周,一般6—9天。起病急,患者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部分患者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早期常见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畏寒、全身酸痛等,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四、被蜱咬伤后怎么办?

    发现蜱叮咬后,千万不要直接用手硬拽,建议用棉签蘸酒精涂抹在蜱身上或将酒精喷洒到蜱表面,再用镊子夹住蜱的头部,缓慢垂直拉出,最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和双手。如无把握, 应尽快就医。

    被蜱叮咬后的两周内,一旦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请尽快就医查血,并主动告知已发生的蜱暴露史。

    五、如何预防“发热伴”?

    (1)整理家居环境,清理和杀灭杂草中和饲养家畜(宠物)身上的蜱。

    (2)在路上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同时避免在草地、树林、田间地头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户外活动前在裸露的皮肤处涂抹驱虫剂,如避蚊胺等;衣物、靴子和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喷洒,如避蚊胺、柠檬桉等。

    (4)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并扎紧袖口、裤脚和领口,尽量穿胶鞋,佩戴帽子。

    (5)离开蜱虫栖息环境时,检查身上、衣物、宠物体表是否有蜱附着,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股沟和脚踝下方等部位是否有黑痣样的赘生物。

    六、目前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这种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异性治疗手段,及时对症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     (三门峡市疾控中心检验所 杨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陕州新闻·渑池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开展专题调研 推动“托幼一体化”工作进度
三门峡市2024年消毒技能竞赛举行
义马市2024年家庭医生实践技能培训班开班
逛夜市 看中医
中医养生进社区
开启医保“刷脸”支付新模式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这些知识要知道
薪火相传 赓续前行
上门体检送健康
科学防蜱要牢记
举办学生营养膳食指导与营养教育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