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骑车十分钟就能到这儿!”暑假碰上奥运,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刘懿潼和刘懿轩兄弟俩开始对乒乓球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家附近国际雕塑公园内的乒乓球台成了他们练习的首选场地。
兄弟俩能够就近享受乒乓球的乐趣,得益于2023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的“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以下简称“国球两进”)活动——用积少成多、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方式把健身设施配建到人员最密集、用地最紧张的老旧小区和绿地公园中,切实打通群众健身“最后一公里”。
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地走访发现,在北京老旧小区、城市公园,有越来越多的乒乓球爱好者走进健身场地,将爱好变成习惯,在运动中获得快乐。
在石景山八角社区文化广场的乒乓球角,李淑萍和邻居激战正酣,74岁的她一头银白卷发,精气神十足。
老人在采访中讲起她与奥运会的缘分,因为“看邓亚萍在奥运会上拿金牌,觉得自己也不比她差,就每天随便练练。”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受到运动员精神鼓舞的李淑萍报名参加了社区乒乓球比赛,“随便练练”的她拿到了那年的社区冠军。
“每天早上8点到9点,在家门口打一个小时乒乓球,既锻炼身体,又很快乐。”李淑萍说。
八角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琦介绍,街道老旧小区较多、老年人口比例较高,乒乓球运动非常适合在这里开展。目前街道25个社区共有40张室内外乒乓球台,覆盖率达到60%。“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好的运动体验,我们经常征询居民需求,上半年大家反映文化广场乒乓球围栏透风影响打球,我们就给围栏加装了透明挡风板。”
石景山区体育局副局长周财亮介绍,2023年至2024年,石景山区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数十万元,先后为全区32个社区居委会新配置室内乒乓球台50张,为21个社区居委会新配置室外乒乓球台71张,夯实了乒乓球硬件资源,满足群众日常需求。
场地设施是基础,赛事活动是驱动。恰逢第16个“全民健身日”,8月8日下午,在龙潭中湖公园乒乓球场内,经过激烈角逐,17岁的少年支岳伦战胜了62岁经验丰富的老将,夺得2024年东城区“国球进社区、进公园”乒乓球联赛男子单打项目冠军。
支岳伦是广渠门中学的学生,小时候受姥爷影响爱上了乒乓球。作为调节学习压力的“秘密武器”,开学即将升入高三的他每个周六都要打上两个小时乒乓球。家门口的专业乒乓球设施,则是让他学习、兴趣两不误的关键一环。
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普照说:“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赛事,既满足了老百姓的健身需求,也能调动他们的健身热情。比如‘和谐杯’乒乓球赛,是东城区的品牌赛事,已连续开展18年。今年的‘和谐杯’就有来自17个街道各个社区的近200位选手参赛。”
普照介绍,得益于体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东城区共建乒乓球健身场所364处,场地面积共计57041平方米。“不但要将场地建在家门口,也要把高水平赛事送到群众身边,希望能让更多人走进健身场地,从运动中获得健康、感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