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建栋 通讯员张国锋 张双)今年以来,陕州区张汴乡以创新为翼,精心打造“阵地课堂、田间课堂、庭院课堂”三大特色教育体系,为农村党员教育注入强劲动力,提升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了乡村治理与发展的新活力。
阵地课堂,理论武装,筑基固本。该乡将乡镇党校作为党员教育的主战场,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向盘”,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利用“三会一课”和组织生活会定期邀请市级、区级“党员教育讲师”进行精准施教,实现了党员理论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今年以来,举办6期高质量的集中培训与专题研讨,累计惠及572名党员,让党的创新理论在每位党员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武器。
田间课堂,学以致用,产业赋能。为破解农村党员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该乡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围绕乡村振兴核心任务,依托本地特色资源,邀请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等“土专家”,现身说法,传授雪茸菇、羊肚菌等高效种植技术。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党员群众掌握了实用技能,也激发了他们投身产业发展的热情,带动了15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实现了知识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
庭院课堂,凝聚共识,共治共享。该乡创新性地推出了“庭院课堂”,将党员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农户家中,构建开放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围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挖掘并宣传身边的正面典型,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这种贴近生活的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收集了35条宝贵的乡村治理建议,为构建文明和谐、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