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当网络扫码付费蔚然成风之际,老年人乘车买票却一筹莫展的场景屡屡出现,引起了网络呼吁,时代发展不能抛弃老年人。现在,生活起居的智能化进程逐渐加快之际,身边的家电变得越来越“聪明”,同样令很多老年人不知如何面对。老年人想买不带电子按钮的传统高压锅买不到,没事会“说话”的热水器把老人吓一跳等新闻,在网络上时常出现。当下,我国的电视开机率已跌至谷底,据分析称,主要原因是手机网络对年轻人的影响,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年人对智能化电视机烦琐开机流程不能适应。
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方便周边菜农每天搭乘地铁去市区卖菜,这条地铁线因此得名“背篓专线”,在网上被一致盛赞“容得下公文包,放得下背篓”。我们的智能化进程虽然不属于公共服务,但也应该“以人为本、服务民生”,不能遗忘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中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程度深、速度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0%以上,“银发经济”已经出现在国家层面的相关文件当中。对相关行业而言,把握市场前景,开发和生产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智能化产品,也是一种机遇。据工信部《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到2025年底要推出100款以上具备适老化特征的智能产品,覆盖手机、电视机等多个类别,期待这个规划能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