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当前,我市正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人民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听民声、解难题、纾民困,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政务服务“再提速” 群众办事更便捷
“工作人员查验材料快而细致,严谨有据,热情有礼,全程为我提供耐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优质高效的工作效率,使我公司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变更后的营业执照……”近日,河南名尔居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灿在给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送来的表扬信里写道。
原来,王灿在办理变更业务登记过程中,由于对减资业务不够了解,前往市政务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的优质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迁址后的市政务服务大厅,宽敞明亮、装饰一新的大厅内,饮水机、爱心雨伞、轮椅、便民老花镜、针线包、应急药品、报纸杂志、手机充电台等便民设施、工具一应俱全。志愿者服务台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取号、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以便捷、高效、共享、优质为方向,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通过集成服务、帮办代办等举措,推动政务服务“再提速”,助力企业发展,便利群众生活。
该局积极打造“一网通办”,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网,采取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以高频民生事项和涉企事项为重点,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梳理。截至目前,共梳理完成涉及多个部门联合办理的“一件事”事项清单245项。同时,结合河南省政务服务平台“高效办成一件事”网上专区上线运行,13类“一件事”可实现一次提交,多端获取,避免了企业、群众办事多点登录、来回跑动的问题。
“我们通过优化流程环节,推动政务服务从‘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实现材料一次性提交,事务一次性办结,办理环节可压缩60%以上,审批时间可压缩50%以上,审批材料可减少50%左右,跑动次数可实现‘零跑动’,有效破解了企业、群众办事难、慢、繁问题。”该局相关负责人郭建设介绍。为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需求,该局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实现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方便办事群众。整合优化“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一件事一次办”综合业务窗口共办理业务107482件。另外,该局还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受理企业和群众咨询、投诉、求助、建议等各类诉求,为“一件事”办理提供兜底服务。
“法援护苗”助成长
平安和谐进校园
发放普法手册、宣讲青少年法律知识……近日,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湖滨区法律援助中心,来到湖滨区交口中学开展“法援护苗 平安校园”活动。
活动现场,法律援助志愿者为同学们发放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律援助宣传册》等普法手册及相关资料300余份。甘棠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娜以“呵护未来 护佑成长”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保护青少年的法律,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遇到校园霸凌、性侵、遭遇家庭暴力怎么办,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6个方面的内容。她还着重向同学们讲解了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特征、危害、如何防范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安全意识,告诫同学们遭遇校园霸凌时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提升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也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服务保障作用,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全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开展“法援护苗”行动,为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好法治护航。截至目前,法律援助受理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2件,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解答未成年人法律来电来访咨询700余人次,为未成年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向在校学生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宣传手册3000余份。
“我们把维护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畅通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渠道,充分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作用,开辟未成年人绿色通道,对受理涉及未成年申请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法律帮助和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赵静表示,此外,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细化了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的基本要求,建立市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律师库,在全市范围内严格筛选111名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具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律师,组建了市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专家库,制作了“点援册”,受援人可以根据“点援册”为自己挑选律师。
该中心将扎实做好未成年人维权宣传,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有效巩固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效果。
社区贴心“小书记”
抒写为民“大情怀”
“以前子女上班后,出门去买菜,在家看电视,生活单调且乏味。自从社区调整了活动室开放时间,像我这样的老年人来这里打打牌、聊聊天、看看书、坐坐按摩椅,真是太幸福啦!”日前,湖滨区车站街道滨河社区的王阿姨开心地说,现在她闲暇之余最喜欢的事就是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与大家一块休闲娱乐,还能参与社区举行的群众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这得益于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牛天艺在与社区群众沟通交流中,善于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为百姓办好惠民实事。
作为一名党员和基层工作者,“90后”的牛天艺还是湖滨区第一届青联委员,也是捶草印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7月,她来到车站街道办事处工作,与群众朝夕相处中她更加懂得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2023年10月,她开始担任车站街道滨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她始终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滨河社区成立于2021年9月,是车站街道基层阵地组织的一支“后起之秀”。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后,牛天艺发现滨河花城小区内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有限,很多老年人与儿童没有很好的娱乐活动场地,极大地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经过与物业沟通协调,她组织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重新设计改造,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群众设置不同的活动场所。
“我们在一楼大厅北侧设置了专门供老年人锻炼的区域,安装了适合老年群体身体康复的器械,购置了乒乓球台、棋牌桌,让广大群众在空暇时间有休闲娱乐的地方。对接辖区市直、区直单位,为图书阅览室捐赠书籍,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日间照料中心配备有按摩椅、轮椅、理疗床,完善了养老服务设施。在社区二楼打造了‘非遗文化进社区’体验活动室,将捶草印花、剪纸、扎染等非遗文化向群众开放展示,让广大群众体验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牛天艺介绍。随着群众文化阵地的不断升级完善,她将活动场所开放时间调整到早八点到晚上十点,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拉近了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间的距离,增强了社区的活力,让居民享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馨。
如今,每天下午下班后,滨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就变得热闹非凡,前来休闲锻炼的居民络绎不绝,汇成一曲欢乐和谐的乐章。
“我将继续做好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做好服务民生的‘解忧人’,把服务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牛天艺表示。
……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我市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永不停歇的服务脚步、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