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满足广大乡村群众的文化期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塑形在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铸魂则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繁荣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在繁荣乡村文化的大舞台上,农民是主角。乡村文化的真正魅力,在于乡村的“泥土味”和农民的“人情味”。农民是乡村文化赖以发展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繁荣乡村文化不是政府单向主导的形象工程,而是农民唱主角、农民真受益的暖心工程。近年来,“村超”“村晚”“村BA”等充满农趣农味的文体活动,火爆全网、叫响全国、出彩海外,成为乡村文化的新名片。
繁荣乡村文化的关键在组织来搭台。依托文化阵地,创新组织形式,整合文化资源、汇聚建设力量,打通服务农民文化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国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和实践站在县镇村三级阵地的全覆盖,编织起一张庞大的文明实践组织网络,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文化生活的孵化器。充分利用农家书屋、文化大礼堂、村史馆等生活场所,创建农民“家门口”的文明实践中心。在这里,农民和文化工作者们欢聚一堂,共同筹办道德评议会、“好家风、好家训”评比、非遗民俗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通过直观化的文化体验、生活化的文明场景,让农民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将新时代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