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关节炎,就是老年人因软骨、韧带结构退化,关节内骨质增生,而发生的一种退化性疾病。
膝关节因为负重大、活动范围大、使用频率高,所以是发病的常见部位。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关键因素是膝关节内滑液缺乏。滑液的主要作用是润滑膝关节,保护和营养膝关节软骨,主要成分是玻璃酸钠。因此,向患者的膝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通俗地讲,就是往膝关节里加“油”,是有效且靠谱的办法。那么,让我们一起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是不是“打封闭”?在玻璃酸钠没有被广泛使用前,遇到膝关节炎症和疼痛等问题,医生常常会往膝关节里注射类固醇激素来缓解炎症。但是,如果没有后续的系统治疗,就容易反复发作。同时,多次的类固醇激素注射会进一步破坏膝关节软骨,导致病情加重,且有副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封闭”。玻璃酸钠作为关节滑液的补充替代物质,没有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不是对症治疗和临时缓解症状的治疗,而是对因治疗,所以与“打封闭”有着本质区别。
有没有依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生产关节滑液的能力减弱,需要外部补充。玻璃酸钠不仅可以替代关节滑液,而且还有促进人体产生关节滑液的作用,因此不存在药物依赖。由于外部的补充终会被消耗殆尽,而自身产能不足,这时就需要根据病情,在8至20个月之间再次补充玻璃酸钠。
能不能一针好?玻璃酸钠本身不具备止痛效果,而是通过对关节软骨的营养润滑,帮助修复关节软骨,清除炎症物质,逐渐产生疗效。一般1周注射1次,3次以后才能逐渐见效,4至5次一个疗程后效果进一步显现。这是由于软骨修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宜不宜所有人?老年性膝关节炎患者处于急性炎症期,膝关节里有大量积液,需要清理完毕后,再注射玻璃酸钠,否则,玻璃酸钠会被积液稀释,被炎症破坏,无法产生治疗效果。若膝关节软骨退变非常严重,关节功能活动极差,达到置换标准的患者,注射玻璃酸钠已经没有太多实际作用。另外,患者膝关节内及局部皮肤有感染的情况下,也不能注射玻璃酸钠。
值得一提的是,膝关节里注射玻璃酸钠,除个别过敏反应外,目前尚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及时按疗程注射,配合全面系统的整体与局部治疗以及康复训练,能够取得更加可靠的疗效,可以有效阻断老年性膝关节炎的发展进程,缓解疼痛和功能受限症状,提升日常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关节置换率。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 李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