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落日余晖将天空的云朵映射得多姿多彩,而云与天气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对天气具有一定指向性,本期介绍一下“荚状云”。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可见聚合体,由空气上升绝热冷却形成。当云体边缘遇到下沉气流,温度升高,云层表面水分蒸发,形成中间厚、边缘薄,外形类似豆荚,因此就形成了漂亮的“荚状云”。
荚状云的形状、大小、高度与大气中的风、气压、气温的变化以及地形有很大关系。如果荚状云出现在冷锋前部,由于锋前空气波动,云块不断生成和消散,预示着未来一两天内会有刮风、降温、降水等气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但如果荚状云出现在冷锋后部的高压区,或由于局地的地形影响而形成,则表示未来的天气良好,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荚状云往往是单个的,因此也有“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的说法。
云是天气的“招牌”,荚状云对预测未来天气也有一定指示作用,但如果仅凭看到的荚状云来预测天气,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云发展演变很快,有时候云与云之间的形状也比较相似,光凭肉眼判断比较困难。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农业生产还是出行旅游最好还是多参考天气预报,毕竟专业的气象预报是结合地面、高空多种气象要素通过分析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做出的预报结果,远比只依靠云来推测要准确得多。 (三门峡市气象局 戴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