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崤函文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崤函文旅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早期中国葬仪中的玉核心——
缀玉幎目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缀玉幎目

    缀玉幎目,俗称“玉覆面”“玉面罩”,先将玉制成人的五官形状,再缝缀于方形的丝织品上,最后覆盖于死者面部。1990年出土于三门峡市虢国墓地虢仲墓的这组幎目,由12件似男人面部器官形状的玉饰与14件三叉形薄玉片组合联缀成人的面部形象。象征人面器官的玉饰摆放在中部,除眼、口是专门为死者制作外,其余皆用其他玉饰代替,其外侧环绕一周三叉形薄玉片。文物工作人员根据出土情况对幎目的组合形式进行了复原。面部所用玉饰12件,面部外侧轮廓所用玉片14件。玉质、形状基本相同,大小略有差异,皆为青玉。整体作三叉形片,下端有短榫,榫上有小穿孔。正面或饰有纹样,或素面。

    《仪礼·士丧礼》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记载有关覆面葬俗的古代文献。其中记载:“布巾,环幅,不凿。掩,练帛广终幅,长五尺,析其末。幎目,用缁,方尺二寸,赪里;着,组系。”郑玄注:“幎目,覆面者也。赪,赤也。着,充之以絮也。组系,为可结也。”据此解释,幎目当为中间填絮,黑表红里的方巾,并有丝带可用于系在死者面部。

    以玉随葬的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玉殓葬”,发展到西周形成了严格的“葬玉”制度。西周时期,这种特殊的丧葬用玉——缀玉幎目的出现,与古人丧葬观念信奉“事死如事生”以及“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的说法有关。这种奢华的丧葬品仅出现于贵族墓葬中,至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下层贵族墓中出现石质覆面。汉代时发展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和丝缕玉衣等。曹魏时期,魏文帝曾明令禁止用“珠襦玉匣”。

    虢仲墓的这组缀玉幎目,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并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是目前西周考古发掘中所见为数不多的结构完整、形制规范、工艺考究的缀玉幎目之一,为探讨西周时期的殓玉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文/图均由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崤函文旅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法治周刊
   第06版:金融
   第07版:要闻
   第08版:经济·综合
改造提升后迎来“开门红”
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举办乡村读书会 推广阅读进万家
壮哉,冠云山
第三轮大学生漂流赛圆满举行
精心彩排 提升品质
缀玉幎目
多彩公益培训丰富假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