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7月9日,《河南日报》《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栏目刊发文章《三门峡:材料新城 破茧成蝶》,从深挖优势资源、化解创新资源不足、破解人才荒三个方面,对三门峡市探寻矿业老城向材料新城蝶变的谋划思路、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报道。市委书记范付中对三门峡市下一步持续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基础工业优势,深耕优势赛道、做强新兴赛道、抢滩未来赛道,加快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的发展蓝图作了深刻阐述。现予全文转发。
手机、电动汽车、氮化镓快充充电器,这些生活里常用的物品中,有不少是产自三门峡市的锂电、铜箔、镓等新材料。
不为大众所知的是,三门峡市高端铜箔、高纯镓产能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0%、27%。用于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高纯砷、高纯锗、硒、碲、铼等材料,三门峡市的产能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0%、25%、15%、25%、28%。
矿产开采的轰鸣已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三门峡市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超800亿元,入选河南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材料新城和高端制造之城——这是三门峡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通往理想之城的征程中,如何走出中小城市科技创新之路?如何突围招才引智困局?近日,本报调研组深入三门峡市,探寻矿业老城向材料新城蝶变的谋划思路、发展路径。
深挖优势资源:
打开金属新材料的新世界
地处豫西山地的三门峡,横跨华北板块和秦岭造山带,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质矿产资源,拥有“黄(黄金)、白(铝)、黑(煤炭)”三大优势矿产,往往还伴生着铜、锂、铍、镓、锗、碲等。过去只顾着大宗原料、大宗金属,曾被忽略的小金属、稀散金属近些年来日益变得“金贵”。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中,36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三门峡有22种。
变废为宝,向“质”跃升,变基础材料为关键功能材料,三门峡用科技创新锻造着丰富多彩的“新材料的故事”。
两家黄金冶炼龙头企业——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国投金城冶金提升金、银、铜等主打产品纯度的同时,可有效回收铂、钯、镍、硒、碲、砷、铅、锌等十余种材料,大幅提升了效益。
依托黄金冶炼伴生的电解铜资源,灵宝市不断加强铜精深加工优势,铜箔年产能达7.5万吨;宝鑫电子4.5微米单卷7万米超长极薄铜箔全国第一,薄得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朝辉铜业压延铜箔成功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灵宝市被授予“中国铜箔谷”称号。
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以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分解母液和赤泥为主要原料,在亚洲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属镓的技术难题。
承明光电把金属镓用“炼金术”变成三甲基镓等光电半导体新材料,实现了从原料按“吨”卖到新型材料按“克”卖的转变。
宝武铝业引领铝材料生产向高端铝精深加工产品飞跃,累计通过11家汽车用户26个牌号的材料认证,高强硬质航空基础铝合金产品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开曼铝业生产氧化铝过程中回收锂资源,成功试产电池级碳酸锂……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通过科技创新、生产模式创新,传统产业也可“长出”新兴产业。近年来,三门峡市坚定不移走好绿色转型、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聚焦“8+6”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特别是推动新材料产业不断向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攀登”。自2020年起,三门峡连续4年支持744家企业,实施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三大改造”项目1139个。
化解创新资源不足:
落地一流创新平台
没有本科高校、没有科研院所的三门峡,近年来出人意料地实现了科技创新“突围”。
202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专家何满潮带着他的一项科研成果回到了家乡三门峡市。回报桑梓,既出自深厚情怀,也因为他相信这里是成果产业化的“福地”。(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