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井下一线工作20余年,连续多年被义煤公司评为“十佳班组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2013年、2024年所带班组两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称号, 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3年被评为“八一采煤队精神传承人”……他就是第十三届三门峡市道德模范李前进。
今年51岁的李前进,从部队退役到义煤公司千秋煤矿工作后,展现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人特质,以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进取、特别能忍耐的煤矿工人精神,书写了开采乌金、奉献光明的壮丽篇章。
1998年,李前进和25名退伍军人一同被分配到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工作,当上了采煤工,但仅下两班井后,就走了4个新人,一个月后,只剩13个人。
李前进由于刚工作没有经验,在干活时手被磨出了4个大血泡,左胯骨还引发了神经性疼痛。后来每天下班后,他闷在宿舍不出门。细心的老师傅一眼看穿了他的心事,主动把他带到“八一队”队史馆,给他讲“英勇善战”旗帜的来历,讲“老八一人”过“火焰山”、穿“水帘洞”的英雄壮举……
采煤队的坎坷经历给李前进带来了莫大的勇气,他发誓:一定要永远扎根在“八一队”,擎旗开路当先锋,当好“八一”传承人。
自此,他坚持事事争第一的军人血性,处处创唯一的工作佳绩,直面困难,无惧挑战,2003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拔为生产班长。
2014年,义煤公司巩铁煤业综采工作面无法正常推进,面对工作面歪架倒架,设备失修,采放失调等诸多难题,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受命火速驰援。
李前进背着干粮直奔井下,日夜连轴转,反复试验、调整,再试验、再调整,坚持两天三班蹲点不升井,对症下药解难题。经过20多个小时的不间断实验,他成功摸索出“一注、二卸、三调、四稳”的“四步调架法”,奇迹般推动巩铁煤业第一个月产煤5万多吨,第二个月产煤6万多吨,第三个月产煤7万多吨,创造了“三软”煤层班产原煤2600吨的集团最高纪录!
骁勇善战,一往无前。
2007年,千秋煤矿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组建第一支“义海采煤队”,勇敢出征1700公里外的柴达木荒漠戈壁腹地,李前进第一个报名!
八月飞雪,高寒、缺氧,新的工作环境突破人类生存极限。“为了国家发展大局,李前进挺身而出。”义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他刚走的时候,孩子才刚满3个月,到大煤沟矿工作第一天,妻子就打电话说他的母亲由于意外摔倒,大腿骨折了。但李前进强忍着内心的思念和痛苦,在高原干了两年。
时隔9年后,工作需要,2016年千秋煤矿八一采煤队再次西征,李前进又一次率先报名!从中原腹地到高原戈壁,口渴、胸闷、头痛,“走路像背了一袋面,连续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样的高原反应让100多个人的队伍没过几天就倒下了一半。
此外,这次出战除了克服自然环境困难,还需要从干了几十年的采煤工迅速转变为从未干过的掘进工,面对工作性质转变带来的心理落差,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而此时,再上高原的李前进也出现了更强烈的高原反应,不得不靠连续输液强撑。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在此期间,他坚持用心钻研难题,采取小循环,多轮次作业,最大限度减少职工体力消耗,积极改进工作方法。
凭着不服输的拼劲,终于,李前进带领的掘进队伍,从最初的每天半排,到一班一排;工程质量从当初的“黄牌队”一举跃升为“标杆队”。此外,他还创造出高原岩巷炮掘单进尺4.8米、月进尺130米的最高纪录。大煤沟矿为此专门召开现场会议,邀请全矿职工前来观摩、学习李前进队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管人就是管心,管事就是管公平。”提到多年的管理工作,李前进说,“一定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以暖心和称心的做法,他赢得了干部职工的认可。“遇到生活困难的人,前进总会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提起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淡泊名利。26年来,李前进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出了非凡的人生价值,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扎根煤海志不移、英勇善战竞风流的壮丽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