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陕州司马王建在《北邙行》一诗中写道:“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古都洛阳是中原王朝历史文化中心地带,许多历史名人长眠于此。譬如周大夫苌弘,秦王政的“仲父”吕不韦,汉代的贾谊、班超,三国的关羽、刘禅,唐代的张说、狄仁杰、姚崇、颜真卿,宋代的李煜、范仲淹、文彦博、富弼、程颢、程颐、邵雍等。阳春三月,陶泓觅踪——澄泥砚文化遗产寻访团队直奔洛阳市龙门石窟东山,拜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白园,共同参与寻访活动的还有洛阳市文博专家赵君平和古砚收藏家赵建军,洛阳市书协副主席、龙门石窟研究院张东辉等。
在白园的乐天堂陈列馆,寻访队员找到了出自白居易故居洛阳履道里的澄泥辟雍砚。199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站工作人员,在发掘白居易故居履道里(洛阳南郊狮子桥村)时,发现了宅院、庭园、水渠、作坊、道路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就有一件多足辟雍陶砚。该砚呈圆形,直径19厘米,砚面侈口,砚堂平坦凸起,周边有贮水凹槽,槽外一侧附有两个笔插,砚台底部有21个兽蹄状足。
晚年的白居易大多时间在洛阳的履道里第度过,与刘禹锡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曾作《池上篇》《醉吟先生传》自况。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在履道里第举行“七老会”,与会者还有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同年夏,以“七老”及僧如满、李元爽,画成“九老图”。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他在晚年仍留有不少诗文,这件硕大的唐代辟雍砚很可能就是白香山的文房用具。
辟雍,亦作“璧雍”。原是西周天子为了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讲学场所。取四周有水为雍,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礼制·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东汉蔡邕的《明堂丹令论》中解释为:“取其四面环水,园如壁。后世遂名壁雍”。砚乃文房之首,皇家宣教化育子弟之重要场所——辟雍,就成为砚台的美名。东汉繁钦《砚赞》云:“圆如盘而中隆起水环之者,谓之辟雍砚,亦谓之分题砚。腰半微坳谓之郎官样者。连水滴器于其首而为之者,穴其傍以导水焉,闭其上穴则下穴取水流注于砚中。”辟雍砚的造型从汉代一直延续到隋唐,是上流社会使用的主要砚式之一。
唐太和元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监,太和二年,转任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太和三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洛阳履道里。太和四年,任河南尹。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葬于龙门。从他的为官履历看,使用辟雍砚的白居易官阶并不低。
唐以前士人多用瓦砚(澄泥砚),从当今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辟雍砚以陶瓷质地为多,因此来自白居易故居的这方澄泥辟雍砚就显得十分珍贵。也由此可见,唐代澄泥砚的流行,促进了辟雍砚品种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