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通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是广大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和谐音符。交通文明不仅反映城市文明的程度,更能折射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文明出行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出行行为更加自觉,文明的“种子”在三门峡街头巷尾生根发芽,传递文明风尚,成为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文明交通出行蔚然成风
一个路口的文明,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一座城市的文明,就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如今,斑马线旁,车辆主动礼让行人;信号灯前,行人自觉驻足;电动车上,市民自觉戴好头盔……这些文明现象已经成为三门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月22日早上7时45分,正值交通早高峰时段,市区六峰路与崤山路交叉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车让人,人快走”等电子屏上的滚动字幕格外醒目。记者观察发现,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自觉按路上标识标线和路口红绿灯指示,或停车等候,或快速通行,汇成一个个流动的和谐“音符”。
“您好,请佩戴好头盔。”正在执勤的交警上前向一位骑电动车未佩戴好头盔的女士提醒。“近期行人闯红灯、骑电动车不佩戴头盔等不文明行为,相较之前明显降低很多。”该交警表示,他们在执勤中采用边发现、边纠正、边治理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骑电动车戴头盔是必须的。”正在等待红绿灯的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周一至周五每天骑行接送孩子,她都会将头盔佩戴好。
连日来,在我市主城区各个路段总能看到执勤交警的身影,他们聚焦“人、车、路”等关键环节,开展电动车辆未按规定上牌、驾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等专项治理,采用“定点+巡逻”模式,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道路等重点区域进行整治。同时,严格执行“高峰岗”“护学岗”勤务,进一步加强了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着力营造出安全、畅通、有序、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从而以“畅通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文明交通理念生根发芽
城市交通文明,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尊重是双向的,文明亦需要共建共护。
“我过马路一直是按红绿灯指示走的斑马线。”在市体育馆晨练后步行返回的市民姜女士说,路口的斑马线既是安全线,也是文明线,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安全出行已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现在是红灯,请稍作等候。”“您已闯红灯,请退至安全线外等候。”“现在是绿灯,可以通行。”……市区上阳路与文明路交叉路口,智能语音提示器对行人过马路进行引导。行人在清晰易懂的语音提示和其他路人的相互监督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语音提示对我们视力不佳的老年人很友好,我们过马路时特别有安全感。”70岁的市民朱大爷说。
“孩子们,不要打闹,按红绿灯指示快速通过斑马线。”当日,在市区召公西路与安盛街、六峰南路交叉口,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执小红旗的家长志愿者正在有序引导来滨河小学南校区上学的学生们。尽管路口红灯已转为绿灯,但过往车辆纷纷停下,礼让还未完全通过马路的孩子们优先通过。
“以前这里接送学生的家长骑着电瓶车横冲直撞,经常造成交通拥堵,还有的学生过马路追逐打闹,很不安全。现在,路边安装了护栏,交警和家长志愿者也多了,出行安全也更有保障了。”家住附近的市民方女士坦言。
“孩子们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停车让孩子们优先安全通过是应该的。”司机杜先生说,文明礼让是每一位司乘人员的基本素养,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是传递爱心、温暖彼此的文明之举。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既让出了文明,又赢得了尊重,也是对法律的践行与恪守。
文明出行始于足下,习惯养成久久为功。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推进文明交通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向市民群众大力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倡导安全文明出行;组织文明交通志愿者深入社区楼院、广场游园等地,面向群众宣讲交通法规;走上街头协助交警宣传文明交通、文明劝导和纠正不文明行为……以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引导群众不断增强交通安全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养成文明出行的好习惯,营造文明交通社会新风尚。
文明交通,你我同行。让我们自觉做到开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共同营造更加安全有序和谐的出行环境,不断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