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废弃的窑洞变成很难预约的网红民宿,种地村民成了线上线下备受欢迎的老板,昔日的贫困户成了有房有车有产业的新时代奋斗者……数不胜数的成功案例描绘了党心与民心“双向奔赴”的美好图景。
3月31日,打理完盆景,收拾妥当小菜园,村民史晓云高兴地说:“旺季来了,按照老顾客的建议,今年新开辟了几块农田,多种了些盆景,静待游客如约而至。”原本没有工作的史晓云,现已成为运营民宿的资深经理人。
大安村紧挨着黄河,借势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机遇,村子被列入河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逐河而居、伴河而生、拥河而兴,黄河赋予了大安村独一无二的“富矿”。
长河落日、层叠梯田、广袤视野……嵌入大自然内的复古窑洞,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梦中情房”。“其中,有3位来自四川的游客,包下了我们村的一个院子,一下包了3年!”该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新说。
为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该村抓住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紧扣“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要求,积极谋划产业项目,联合第三方公司对村内的364座窑院进行资源整合,努力把大安村打造成中原民俗第一村、婚庆第一村,全面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村民王新位在早年一场车祸中差点丧命。“被抢救回来了,但受了重伤,从顶梁柱变成了家庭的负担。”王新位说,当时在床上躺了5年,仅靠低保和妻子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维系生活,一度有轻生的念头。在生命至暗时刻,国家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村干部和村“两委”立即把王新位定为贫困户,并鼓励他参加市里举办的厨师技能培训班,帮他申请金融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国家这么努力地拉我向前走,我又怎么能泄气退缩呢?”王新位决定潜心钻研厨艺。他学成回来后,在村临街位置开了“百姓人家”饭店。“现在又赶上了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我的饭店搬进了高端、文艺的创意工坊。”王新位高兴地说,“住在政府分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有房有车有事业,我自己的人生真是美得像做梦。”
一花开引百花香,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做大研学教育项目,大安村围绕禹景飞行营地,以村民入股的形式整合土地,建设集旅游度假、培训、展会、赛事于一体的航空运动特色旅游综合体;创新推出智慧农场项目,让学生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灌溉施肥系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免费培训剪纸技艺,通过非遗传承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957年,三门峡大坝建设时,全国各地的水利专家和清华大学水利系师生从四面八方坐火车来到大安站下车,共同奔赴施工现场。“这些年,陆陆续续有建设者回来看望自己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张红新说。为铭记艰苦创业的建坝历史、弘扬中华民族自力更生的宝贵精神,大安村把原来的大安站铁轨点缀成了彩色,并在周边种植了美丽的花海,栽下茂密的植物,结合湖大铁路观光小火车的有序运行,大安站成了追梦、圆梦、筑梦的标志性地点。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大安村村民与党的发展政策同频共振、同心同向,初心如磐,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