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伏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崤函文旅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味的腊八
□俊碤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童年。一进入腊月,母亲的絮叨如飘飞的雪花多起来:跌进腊月了,年关了,眼看腊八了,过了腊八就是年了……

    腊八这天,家家熬上一锅腊八粥,是少不了的风俗。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颗颗饱满,珠珠圆润,闪亮登场。还有大颗粒金黄的玉米糁,晶莹剔透的小麦仁,小家碧玉般的小米粒,被母亲收纳四季的双手捧起,早早泡进瓷面盆里。为增加甜味,还要洗几个硕大溜光的红薯切成块候用。大米当时属稀缺货,得以统销粮或救济粮的形式发到户下,母亲也搲出小半瓢备用。我们从河底街小姨家捎回的花生粒、几颗大枣,也被母亲小心翼翼地拿出,腊八粥的原料就算齐了。在乡村,八宝粥的原料很丰富,按照各自家当,多寡自便。土豆块,萝卜丁,母亲“卧”的黄菜,也不甘寂寞地赶来凑热闹,跻身到腊八粥原料的备用行列。

    吃过午饭,母亲一股脑地把原料倒进铁锅,放土灶上,燃起豆秸、玉米芯子、麦秸、树枝,揪住贪玩的我们烧火,放任长时间的温火慢熬,等待腊八粥的横空出世。家家户户宅院里升起的缕缕炊烟,在疏落有致的院落和明亮蔚蓝的天空间升腾、徘徊,虚无缥缈,如梦似幻,把冬日的村庄描摹成一幅淡雅素净的水墨画。

    几个小时后,汇合着五谷精华的香味随风飘扬,热腾腾的腊八粥溢满对五谷丰登的企盼,对家和团圆的期冀,整整齐齐地摆在我们面前,稳稳端在各人手中。

    父亲端几碗腊八粥,摆上筷子,放在墙龛里祖先牌位下边的小桌上。跪地磕头,念念有词,先行祭祀祖先。尔后,我们才端起碗享用难得一见的腊八粥。母亲在我们开吃的当儿,给老牛、猪、鸡、狗分别盛起多少不等的腊八粥,说它们也是一丁一口的生灵,忙碌一年,今儿个得先过过年。这是母亲腊八这天念念不忘的一件事。牛常年跟随父母早出晚归,拉犁拉耙,耕翻、平整土地,拉起一架子车的辎重从家到地往返,顶家里所有的劳力,每年还生一胎小牛犊,解决了家里经济来源,实在是劳苦功高!牛槽里除了麦麸,这天专门要倒上两碗腊八粥。老母猪一年生两窝,贡献一二十个小猪,也属有功之臣,奖励一碗腊八粥,也应该。五六只母鸡保证一年的吃盐舀油零花钱,公鸡每天站岗打鸣也辛苦,还有小黑狗、老白猫,这天都能分食到一些腊八粥。

    腊八是年的门槛,不管你是农人还是工人,大人还是孩童,也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高兴还是忧愁,过了这个门槛,都能接受年的平等真诚的拥抱。腊八过后,要把“年”放在心上,说在嘴上,做在行动上。尤其孩童们见天地疯跑、喧闹,搅动年的涟漪,催化着年的热烈,也吸引着卖货郎的拨浪鼓,天天来村里撩拨,“扫荡”大人的口袋,花米蛋儿、红头绳、针头线脑迎家中。围绕着过年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父母亲则算过来算过去,缺这少那,该买的想法买,能将就的就凑合。

    腊八后,年的进行曲就拉开大幕,预示着漫长的冬天将要过去,温暖的、绿色的、充满希望的春天就要来了!

    浓浓的腊八粥香味,伴着悠长的亲情,飘荡在故乡,萦绕在游子的心中、孩童的梦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崤函文旅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法治周刊
   第06版:特刊
   第07版:伏牛
   第08版:经济·综合
春天
腊八粥
别味的腊八
墙角数枝梅
值得怀念的大槐树
冬日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