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三农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思巧手 妙“布”可言
文/图 本报记者 梁媛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三门峡市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上形态各异的布老虎

    “纺纱、织布、印染、刺绣……每道工序都要求具备精湛的手艺和丰富的经验。从棉花到最终制成布艺品,凝聚了手工艺人们的智慧和辛劳,一件手工布艺品的制作耗时费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近日,在三门峡市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上,灵宝市文化馆副馆长黄清华向观众介绍着形态各异的布老虎。

    灵宝布艺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集结了灵宝人民的智慧,以其独特的视觉美感和实用功能,深受群众喜爱,为灵宝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

    (一)

    据悉,灵宝布艺早在唐、宋时期已经盛行,因古时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物资匮乏,家庭人员的穿戴均靠妇女制作加工。民国初年,品种又有了新的增加,如小孩衣帽、肚兜、披风、枕头、香袋等。那时候,孩子出生后都会使用双头娃娃枕、帽子、肚兜、围脖、猫娃鞋等,姑娘出嫁后的第一年,在端午节前要向婆家敬送香布袋,这些民间风俗使得民间布艺流传至今。

    在灵宝地区,布艺品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用于制作衣物、床上用品、家居装饰等,还常常作为社交礼品用以馈赠。这些布艺品不仅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更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特别是那些传统手工艺品,如经典的传统蒲剧《徐策跑城》、传统锣鼓书《三英战吕布》《洛阳桥打彩》、传统木偶戏《小媳妇回娘家》《十三亲》以及六合拳等,充分展现了灵宝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

    灵宝民间手工布艺作品历经数代人的延续传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如儿童用的双头娃娃枕、虎头枕、青蛙枕、猪娃枕、猫娃鞋、围脖、肚兜、帽子及端午节时用的香袋等。关于民间布艺的谚语有很多,如“驴驮金马驮银,狮子驮个聚宝盆,大摇大摆走进门,聚宝盆要放稳,摇钱树要栽深”等,充分表达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

    布艺制作以布、绸、绢、缎、丝线、艾叶等为主要原料,以民间生活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题材,用变形、夸张的手法和精细、别致的刺绣技法,通过剪、缝、绣、贴、挑、拨(扎)、拼、纳、镶等技法加工制作,造型多样,风格多变,色调淳朴,轻巧实用,呈现出清新朴素的民俗风情。制作时,先在白棉布上画样、剪样,再收边、缝合,用艾叶、麦秆粉碎进行填充,起到防虫、安神的作用,缝合成型后在作品上用毛笔绘出纹路,用洋黄、洋绿、胭脂等进行晕染、着色,再用黑色棉线绣出眼睛,使作品惟妙惟肖、灵动传神。

    今年34岁的手工艺人杨彦彦是灵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宝布艺)代表性传承人,她的手工布艺品造型简单大方,一改往日传统手工布艺形象,更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观。“我更喜欢清新脱俗的颜色,除了棉布外,制作过程中还使用了真丝等质感比较好的面料,自创汉服配饰、莲蓬等近年流行的布艺产品,特别受年轻市场的欢迎。”杨彦彦说。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手工布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近年来,灵宝市政府和相关部门也积极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灵宝市文化馆举办了一系列非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对包括灵宝布艺在内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现场展演展示,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灵宝布艺等非遗文化的机会。许多传承人更是通过参加艺术节、艺术展等活动,将灵宝布艺推向了世界舞台,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三)

    近年来,布艺发展迎来新趋势,毛线钩织工艺品逐渐流行起来。今年53岁的手工艺人建金艳从2014年开始接触毛线钩织,通过跟着视频自学的方式,不断学习和改进钩织技巧,手艺愈发娴熟。“毛线不受棉布大小尺寸的影响,相比棉布的可塑性更强,造型可以自己设计,是布艺发展的新趋势。”建金艳用毛线钩织出包、胸针、盆栽、小人物、小动物等形态多样的手工艺品,色泽鲜艳,造型逼真,不仅有装饰作用,还十分实用。

    传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建金艳受邀多次到阳平镇中学开展手工课教学,将这项技术带到校园里。“学生们很喜欢我的作品,希望能借此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点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建金艳说。

    黄清华表示,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手工布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机遇,通过互联网传播、在线教育和电子商务等方式,手工布艺的技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学习,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利用通信技术,推动手工布艺的普及和传播,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为丰富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三农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广告
   第05版:文明崤函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阅读
   第08版:城建·交通
英国剑桥大学项目组一行走进三门峡
奇思巧手 妙“布”可言
翰墨飘香 献礼祖国
湖南虢氏宗亲到我市寻根问祖
诗词诵读庆“双节”
陕西发现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墓
虎豹关溯源
创新文化传承方式
文化交流无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