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我为陕州区观音堂东七里村的七里古槐撰写过一副楹联:“西倚陕原,东望嵩岳,枝茂几千年,经风历雨仍繁盛;根抓黄土,叶蔽蓝天,名冠三百里,从古至今多美谈。”
4月27日,在三门峡举行的首届生态文学周活动中,著名作家梁衡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中,梁衡被收录于《树梢上的中国》的文章《死去活来七里槐》作为例文在讲座上进行讲解。通过梁衡先生的讲解,我对七里古槐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自此便更加期待领略这棵古树的魅力。
七里村村口的一处高台上,一棵大树被人用铁栏杆围起。树下立有石碑,上勒“七里古槐”四字。不远处,民国时陕县县长徐维烈所立的冯玉祥将军施政演说碑还在,碑上字迹隐约可见。
细观古槐,其树干布满大大小小的疙瘩,树干之粗五六个人无法合抱。与树干连在一起、深深扎入黄土的根系,曲如龙蛇。再看树冠,一枝独擎,如龙头高举。主枝周围,枝叶环绕,遮天蔽日,既像巨龙摆尾,又似雄鸡报晓。
资料显示,七里古槐,树高24米、树围8米,是一棵有着2000余年树龄的古树,因位于观音堂东七里村而得名。与其相距很近的仰韶文化,又先其几千年而存在于这片热土之上,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史前文化之一。古槐就是在仰韶文化的孕育下,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而生存下来的活化石。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古槐就见证了两千多年。经历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程,见证了新时代富民强国的发展之路。
关于这棵古槐的民间传说,最早是从唐朝开始的,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尉迟恭回头观古槐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先后定都长安和洛阳,很长一段时间是两都并存,而连接两都之间的崤函古道就从槐树旁通过。
千百年来,古槐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存活着。繁茂的枝叶、粗壮的树干、发达的根系是一种生命的奇迹。几千年的岁月,古槐所经历的苦难难以想象,且不说风雨、日晒、冰霜、暴雪、雷电的侵袭,光人祸它就经历了不知多少次。
梁衡先生说,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英雄史,也是一部苦难史。如果要找一个记录了中华民族苦难的活的物证,我认为,河南三门峡的七里古槐当之无愧。
古槐看起来奇丑无比,树干上的疤痕像怪脸一样,有凸起的疙瘩、有凹进去沟壑,其实,正是这些奇怪的疤痕向世人述说着古槐非凡的经历。自从把根扎在这里,中原人民在历史上的每一次灾难,古槐都是首当其冲的亲历者。当统治者为了政权发生战争,就会使家国蒙难,而处于权力中心的中原大地更是生灵涂炭,每目睹一次劫难,古槐就会留下一个阴影,并以树瘤的形式在树干上表现出来,年长日久,终成今日之怪状。
我总觉得这棵古树有一种神秘感,于是又虔诚地围着大树转了几圈,可始终没有新的发现。此刻,我突然想到梁衡老师文章里的那句话“树木有灵……这千年古驿道旁的一棵老槐当然也要为我中华民族分担苦难”,这句话是对这棵古槐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