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社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特刊

第03版
灵宝新闻·交通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2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工槲包十余载——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本报记者 李博 通讯员 高长军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20余名工人依照工序忙着淘米、泡豆、包制、蒸煮、送货、发货……6月17日,在卢氏县横涧乡横涧村秦小草生产槲包的厂房内,秦小草和工人们正忙碌生产着“小草”槲包。临近端午节,“小草”槲包订单递增,产品销往全国多地,供不应求。能将家乡的特色传统美食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秦小草和工人们干劲十足。

    “小草”槲包有三大特点:香、软、黏。“我们的槲包用的是具有天然香味的卢氏朱阳关漂池至瓦窑沟板长沟一带山上的槲叶,每天10多人上山采收,即采即用。”秦小草满脸笑容地介绍其产品,食材全部使用当地自产的有机食品,控制食用碱用量,保持一定黏度和大众口味,先大火后文火煮上10个小时,这样清晨出锅控水的槲包香软可口、黏而不腻。因为品质好,“小草”槲包销量连年攀升,今年新上真空包装设备后,不仅销往省内洛阳、郑州,还销到北京等地。

    今年41岁的秦小草,从事槲包加工已经16年了,从开始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规模生产,从流动叫卖到线上线下发往全国多地,“小草”槲包的名气越来越大,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2007年端午节前夕,秦小草在一次进城赶集中,有了尝试包槲包然后拿到县城卖的想法。随后,她和丈夫段波立即上山采集槲叶,用自家种植的小米、黍米、高粱包了5000多捆槲包,骑上摩托到县城沿街叫卖,20多天挣了5000多元。尝到甜头的秦小草看到了希望,便和丈夫租了20亩山地,年年耕种谷子、黍子、高粱、小豆、大豆等农作物,扩大槲包规模,没几年时间他们就脱了贫,更重要的是,这给了她坚定特色产业发展的信心。此后他们在县城车站附近租了一个固定摊位批发、零售槲包,因为产品质量好、价格低,上门购买、网上发货的消费者源源不断。2022年,他们的销售量达到3万捆,收入8万余元,利润2万余元,今年预计会进一步增加。

    秦小草人勤奋、心眼好,也备受大家好评。“我在这儿代销‘小草’槲包已有8年了,顾客都夸其量足、香浓、味美,现在每天销量都在300捆以上。”6月17日,卢氏县医院西桥头水果店店主马向文说。据悉,16年间,秦小草家购买当地乡亲们制作槲包的农产品和槲叶均比市场收购价高,聘请的生产工人也按最高工费付给报酬,还坚持将槲包产品以优惠价格供应给新老客户。

    能为家乡特色美食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力,对此,秦小草非常自豪:“我们卢氏山上的槲叶叶片饱满、香气浓郁,曾作为食品包装物出口日本等国。”近年来,卢氏槲包已逐渐走出当地,走向全省、甚至全国各大超市以及广大消费者的餐桌。2021年,卢氏槲包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了“非遗”光环的加持,卢氏槲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时下,秦小草正在勤学苦练电商直播带货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的网友对卢氏槲包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她想紧跟时代发展,借助直播风口将家乡的传统美食销售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3版:灵宝新闻·交通
   第04版:时事·广告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小记者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城建·广告
25名小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
让“家乡味道”飘得更远
陕州区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我市交警部门发布端午交通安全提示
传统美食走上产业化之路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
花椒丰收在望
“贷”动创业 “保”障发展
安全宣传进区队 广泛学习保安全
干部群众齐奋战 “解救”被困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