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6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槐树溯源
□韩成章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先槲后槐兮,惟双双之名传”解释了卢氏县双槐树乡地名的由来,但是槲树在先,为何不叫双槲树而以双槐树之名流传下来呢?

    “双槲树”“双槐树”,虽一字之别,其中蕴含的人情世态却迥然不同。槲树只是林坡上普通一木,唯其叶子可包槲包、衬箅子蒸馍,剩下的用途就是烧柴,没有谁喜爱到将其植于房前屋后,或栽于村边街头,因为它不具有文化附丽。而槐树则被视为祥瑞之树,过去将相显官之宅素有“槐第”“槐府”之称。槐树枝繁叶茂,生命力强盛,年轮逾百犹生机勃发,乡人将其看作护宅护庄之树、生气风景之树。村边街头留存下来的古树以槐树居多。

    若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据该乡莫姓人家族谱记载,他们于明朝洪武年间自山西大槐树下迁来,后逐渐形成聚落,修建了街道。如今,老槐树、老街道虽已消失,但街西头关帝庙里的两株大槐树却在一代又一代的双槐树人心底复活。

    成聚落、立集镇的地方一定是山水形胜之地,有其骄人风物标识,有聚拢人气和浸淫人心的民俗崇尚,有乡民认同的文化制高点。

    如今的双槐树街南老鹳河边新建的舞台后墙背部,嵌有一碑,上有《双槐树诸檀越捐祖祠香火碑记》一文,此碑立于清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初十日,原位于双槐树街西头关帝庙内西厢墙壁上。碑文写道:“伊洛溯源兮,大风岭之高悬;伏牛拖脉兮,石门峡之东南;鸡峰耸拔兮,灯台凹之回环;鹿岭起伏兮,奎文阁之遥连;河流抱岸兮,收水口于下湾;龙虎拖沙兮,收地气于层峦。”

    这段话讲的是双槐树毗邻伊洛源,据伏牛襟怀,大风岭横出天际,鸡冠峰高标入云,灯台凹福地洞天。峰峦挺秀,鹿岭连绵。山环水抱,河流盘绕。石门峡把守西北门户,龙虎沙锁牢东南河湾水口,汇拢成一个袖珍盆地。山麓水湄,街坊俨然,东有奎文阁,西有关公庙、过街楼、戏楼。

    鸡冠峰,也叫文笔峰,在乡人的风水观里文笔峰即是笔架山、文山,生成文山的地方出文人秀才,乡人在街东头修建了奎文阁,与文山遥相呼应。偏僻乡间小镇鲜有建奎文阁的,双槐树有过,表明乡人崇尚文化、期冀人才、敬重人才的历史过往。山川毓秀,人才辈出。明清以来,双槐树确实走出了不少乡贤,引领了乡村风尚,也给家乡增添了荣光。鹿岭,不同于泛泛荒山莽岭,民俗文化里向来以鹿代“禄”,鹿岭绵恒,岂非禄龄连绵?灯台凹即灯台窝,是古代盛油和蜡烛照明用具。山体拥围,灯台高擎,似为小镇点亮一盏长明灯。

    古人看中天时、地利、人和,双槐树占山水之利,碑文又道:“设立市廛兮,招商贾之往还。”双槐树自立集市以来“陕之西,山之东,富商大贾,云集响应,斯诚一大都会也”。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有莫氏兄弟四人来此修建房屋街道,招商立市,渐渐形成集镇。接着着眼道德、乡风、民风层面的教化,以求“人和”。

    道光八年当地在街道西头修建关帝庙和戏楼,之后,又在街道东头建起奎文阁,开办学堂。古代戏楼一般修建在寺庙所在地,碑文中道:“修建庙宇兮,壮报赛之观瞻。”群众得以看大戏,得享娱乐,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形成丰富庙会文化。在百姓心中,关公是忠信德义化身,文武双全,能保佑一方平安。修建关帝庙是善举,当地百姓有的施钱、有的施地、有的施房,众人捐工,数月工程告竣,庙宇巍然,街房市廛气象一新。

    修建庙宇也在教人虔诚净心,启萌善念,引导乡人“以广乐施”,教谕众生,培育道德,正如碑文中所希冀的“后人乐善兮,愿继次以绵绵”。

    星移物换,进入新时代,旧时山水重放异彩,双槐树山清水秀、文化绵延,更宜人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城建·交通
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薪火相传激扬文化自信
文化走进校园 播撒传承种子
市文化馆选送作品亮相 全国地市级文化馆“百馆联动”
双槐树溯源
大漠戈壁 寻踪古迹
“海上银珠·璀璨华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银器展首尔开幕
哪些茶叶需要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