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渑池发展令人鼓舞,未来催人奋进。
5年来,渑池县瞄准打造转型发展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县、文化旅游特色县和三门峡副中心城市的“三县一城”发展目标,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及民生事业发展,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催生发展新动力
渑池是一个资源大县,自20世纪90年代起,矿产资源和资源型工业让渑池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曾一度进入河南省县域综合实力第三位。
然而,伴随着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单纯依赖资源的负效应逐步显现,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局,生态环境破坏、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愈发严重。
“十三五”以来,渑池以开放促转型,摆脱传统资源依赖路径,扎实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走进渑池县产业集聚区的承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偌大的厂房里,几乎看不到几名工人,高度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操作车间里,生产设备自动运行,而且几无声息,机台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精准实施先进MO源产品(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生产作业。该产品广泛应用于LED照明和下一代miniLED、新领域icroLED显示技术以及生物医疗器械、半导体、光伏太阳能和军工等领域。
承明光电作为全球第六家掌握MO源生产技术的企业,是渑池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十三五”期间,渑池县立足实际,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创新,重点做大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食品、新型建材等高成长性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如今,渑池正抓紧推进铝及铝基新材料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光电新材料产业园、白酒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六个产业园”建设,东方希望、承明光电、康耀电子、广宇制药、宏远食品、仰韶酒业、仰韶生化等一大批代表渑池工业发展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挺起了渑池工业的脊梁。
创新驱动淘汰落后产能,重构渑池经济版图。“十三五”期间,渑池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华能热电厂、东能固废一期、红润铝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17个,累计完成投资266亿元。
“十三五”期间,渑池县共新增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8%,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提升、活力增强、结构改善”的良好态势。
因地制宜,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渑池地处豫西丘陵山区,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十三五”期间,渑池县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线,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凭借“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三大金字招牌,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加快推进“三门峡东部畜椒药特色农业板块”建设,聚焦现代农业发展要素,突出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大力发展“双椒一药”(辣椒、花椒和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特色产业,做大特色优势品牌,做强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县,推动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稳住农业基本盘。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4.6万亩,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等绿色新技术、新装备,种粮面积保持6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突破2亿公斤。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三门峡东部畜椒药特色农业板块”建设,东方希望100万头生猪养殖及肉食加工一期项目建成投用,鑫地牧业12万头生猪育肥项目一期即将投产;持续做大做强“双椒一药”特色产业,目前共种植花椒30万亩、辣椒6万亩、以丹参为主的中药材11万亩,产业综合效益突破10亿元。
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措施,目前,全县市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已达到6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个,家庭农场达到1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35个,为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强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认证成功可享受资金奖补、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多渠道宣传推介渑池品牌农产品,提升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目前,渑池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22个,拥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38个,“三品一标”位居全市前列。“渑池丹参”地理标志品牌价值4.85亿元,入选全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推动了农产品销售从“卖产品”向“卖品质”“卖品牌”加速转变。
统筹城乡,勾勒宜居宜业宜游新画卷
“十三五”以来,渑池瞄准打造三门峡副中心城市的目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积极构建中心城区辐射性强、特色城镇支撑有力、美丽乡村联动推进的城乡发展新格局,谋划实施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占地550亩的韶园于2019年6月建成投用,填补了该县无综合性公园的历史空白;涧河生态公园以前是杂草丛生的臭水沟,经过精心治理,变成了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进行城区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利用拆除违建设施的空地新建5个街头游园;占地面积1500亩、投资1.28亿元的会盟生态公园建成投入使用。“断头路”、破损路改造,综合文化中心落成,渑池高中、中医院新址启用,丽景小学、会盟小学、尚德中学建成招生,韶园三期绿化美化、集中供气供暖……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实事,描绘出渑池这座千年古城建设发展的“火红”画卷。
目前,渑池城区绿化覆盖率39.36%、绿地率34.08%,人均绿地面积13.56平方米,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生活质量的新要求。
如今的仰韶大地,一幅“天蓝、水绿、山青、景美”的多彩画卷正在渑池大地绘就。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氤氲文化而活色生香,而魅力恒久。渑池作为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文化积淀源远流长。
“十三五”期间,渑池着力做好传承弘扬仰韶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城市,推动渑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渑池立足“仰韶文化圣地、黄河山水画廊”的形象定位,以黄河丹峡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游、以仰韶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刘少奇旧居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游、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柳庄为代表的乡村风情游、以仰韶酒业“一庄五园”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游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五大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100周年和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抢抓这一弘扬仰韶文化、提振渑池形象的重大历史机遇,渑池县围绕仰韶文化“双百周年”系列活动主线,各项重点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占地2800亩的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正加紧建设,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总工程量的70%,明年6月底前可建成开放;计划投资2497万元、设计布展总面积2386平方米的仰韶文化博物馆陈展提升全面启动;“仰韶百年”邮票设计方案初稿已完成,纪念册设计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仰韶文化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项目招商工作。
回眸过去,困难与辉煌同在;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行。刚刚召开的渑池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渑池的远景目标:到二〇三五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保持三门峡前列……
此时此刻,站在“十三五”和“十四五”的历史交汇点,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奋进新时代,仰韶大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