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建业向足协提交了延缓审核申请的报告,要重新拟定俱乐部的新名称,为一场更名风波敲下了暂停键。
隆冬时节,中国足坛寒气十足。前不久,中国足协推出了限薪、名称中性化、扩军等一系列新政,没有收获太多掌声。与此同时,往年此时热火的转会市场异常冷清,大牌外援纷纷撤离,多家俱乐部也明确表态有意退出。名称中性化也没有得到球迷认可,北京国安与河南建业的球迷反应尤为激烈,前者包大巴车提出抗议,认为中国足协的做法不尊重历史和足球文化;河南建业的球迷更是因俱乐部计划更名“洛阳龙门”而不满,称俱乐部“背叛”了球迷,也让许多业内人士对建业表示“心疼”。
足协的限薪令,表面上是回应社会舆论对外援薪水太高的不满,其实是在为俱乐部“背锅”。受大环境影响,许多作为俱乐部大股东的企业削减投入,俱乐部一边让欠薪问题成为公开的秘密,一边又在竞争态势下勉力支撑,明显不是长久之计。足协的限薪令其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虽然此举肯定影响球市繁荣和联赛水平,但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如果俱乐部因此将精力放在青训上,未尝不是中国足球的转机。
足协的快刀斩乱麻显示了其改革的勇气,值得点赞,但在俱乐部名称中性化的问题上则显得过于激进。这个问题虽然是国际惯例,但并非当前的主要问题和急切之处,结果不仅让球迷难以接受,也为足球领域吸引投资设置了障碍,为寒冬平添冷意。
有些问题适合快刀斩乱麻,有些问题则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