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区西李村乡:
初秋时节的陕州区西李村乡,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挂满枝头的香梨到藤蔓间饱满的南瓜,从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到科技赋能的葡萄园,这片土地正以特色农业产业化转型的蓬勃态势,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
特色种植结硕果,多元产业显活力。在向阳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千亩梨园里,玉露香梨与秋月贡梨构成了最动人的图景。800余亩的种植基地中,玉露香梨亩产达5000斤,均价每斤5元至6元,高品质果实更是能卖到8元至10元,全年收入预计达1500万元。而新引进的百亩秋月贡梨首次挂果,以皮薄肉细、汁多味甜的特质,为当地梨果产业增添了新活力。
园丰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10亩葡萄园里,夏黑、沪太8号、阳光玫瑰等品种竞相成熟。40亩盛果期葡萄亩产4000斤,每亩收入达6000元至7000元,新试种的30亩妮娜皇后更展现出广阔市场前景。
产业融合促转型,链式发展增效益。西李村乡探索的“粮食仓储+饲料加工+畜禽养殖”一体化路径成效显著。引进的天康生物集团建成年产15万吨生物质饲料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值达3亿元,带动100余人就业。依托该企业引进的2家10万吨粮食加工企业,让初级农产品升级为高附加值加工品。目前,该乡已形成“50万吨粮食仓储+100万吨饲料加工+5万头养殖”的产业规模,构建起稳固的农业产业链。
科技赋能提效能,农民增收底气足。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成为农业增效的关键。王彦村的严自祥在162亩玉米地采用滴灌技术,亩产达1400多斤,较传统种植增产400斤,扣除成本后每亩仍增收200多元,今年仅玉米一项就多赚3万多元。柳沟村的邓新安通过滴灌技术种植南瓜,不仅节水30%以上,减少病虫害,还让南瓜品质大幅提升。如今,滴灌技术已从葡萄、梨等果树种植,拓展到玉米、南瓜等作物,该乡525.7亩玉米享受到科技红利。
乡村振兴谱新篇,未来发展劲头足。近年来,西李村乡依托农业资源和自然条件,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下一步,该乡将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让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特色种植到产业融合,从科技赋能到品牌打造,西李村乡正以坚实的步伐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张斌